交大与林口长庚团队合作,采用台积电制程研发出的芯片,开发出“智能可适性闭回路深脑刺激系统”,针对帕金森氏症患者给予个人化电刺激讯号,不仅延长电池寿命、减少治疗成本,也提升疗效达 35%。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退化疾病之一。帕金森氏症早期患者可透过药物治疗,5 年内是用药蜜月期,但超过 5 年后,药效也会变差。因此,医界临床上会建议中、晚期病人进行“传统型深部脑刺激治疗术”,在脑部植入电极,实施无间断、无差别的电刺激,但仍有治疗效果有限、过于耗电等缺点。
在科技部“台湾脑科技发展及国际跃升计划”支持下,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教授柯明道与林口长庚医院动作障碍科医师陈琼珠组成跨领域研究团队,采用台积电芯片,开发出“智能可适性闭回路深脑刺激系统”,根据帕金森氏症患者脑中独特的生理讯号,决定电刺激的释放时机。
陈琼珠表示,长庚医院过去跟英国牛津大学合作,透过分析病人深部脑部讯号,找出生物标记,后续根据病人颤抖、动作缓慢等不同临床症状,让刺激器给予个人化刺激讯号,达到精准治疗目的,也让治疗器更省电。
陈琼珠表示,目前用在几位病人身上,效果比传统型治疗好,副作用像是口齿不清、异动症等明显减少,改善程度达到 35%。
柯明道解释,智能可适性深部脑刺激系统中,团队采用台积电半导体制程研发出一款“微型前瞻系统单芯片”,不仅芯片体积仅米粒大小,耗电量也只有原本二分之一,让电池使用期间可比原先更长,有效提升运算效能。
传统整套深脑刺激系统费用约新台币 100 万元,健保补助约 9 成。病人每 4、5 年要更换 1 颗电池,电池换 1 次要价 40 到 50 万元。陈琼珠表示,根据去年健保署统计,台湾病人在电池部分花费 1 亿多元。透过新刺激系统,电池可用更久,有望减少病人负担。
柯明道表示,智能可适性闭回路深脑刺激系统目前正进行迷你猪的动物实验以验证安全性与功能性,预计今年底申请人体临床试验,商品化时间大概还需 3 至 5 年。
(作者:苏思云;图片来源: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