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Artrial fibrillation)是非常常见的心律不整疾病,为了协助医学研究,德国团队近日首次成功在实验室中成功培养出类似人体心房组织的肌条,未来将能用以协助评估疾病机制及新药药物研究。
全世界有超过 3,300 万人患有心房颤动,患病率更在持续上升,由于心房颤动发生时心房组织的快速不正常放电,患者产生血栓、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都随之增加,然而现有的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除了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功效也十分有限。
为了协助疾病研究进行,德国汉堡大学爱本德医学中心(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Hamburg-Eppendorf)团队近日成功运用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PSCs)培养出 3D 的肌肉组织,使其能以更类似人体心房心肌的方式跳动。
第一作者 Marta Lemme 表示,这是全球首次能从 iPS 细胞中产生人类心房组织,由于能够用于模拟心房颤动,这项研究对学术实验和制药产业都非常有用。
为了测试潜在的新药,实验者必须制造出心房颤动的体外模型,而要做到这些,第一步就是必须获得类似组成人类心房的心肌细胞。而在制造过程中,透过“全反式维甲酸”(ATRA)维生素 A 代谢物的使用,研究人员成功从 iPS 细胞产生类似的心肌细胞来实现这一目标。
过去因为难以从人类心房分离并维持心肌细胞,新药开发过程受到阻碍,尽管有着动物模型可以参考,但那些也只具备有限的预测能力,无法准确代表人类心肌细胞的生理学。
Lemme 认为,研究所创造的这些心房肌组织将能够很好的用来在实验室中模仿心房颤动并协助相关药物实验。透过持续的改良,这些人造组织将可以达到与人类心房组织更高的相似性。
“对我们来说,下一步将会是测验各种手段来诱导心律不整的发生,并借此研究心房颤动的电生理重构机制(electrical remodeling)并测试全新的潜在药物。”
- Watch a 3-D-engineered human heart tissue beat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