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发展半世纪以来经过数次寒冬,如今随着深度学习落实于各个领域,对我们的世界造成空前冲击。创新工场创办人暨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AI 从发明期进入实务应用年代,庞大的资料量会是发展 AI 服务的重要优势,而其快速成长和可取得性,也将是深度学习大幅破坏无数产业的主要动力。
“重磅”模式成竞争优势
中国过去靠着模仿抄袭硅谷企业的模式创业,在创新至上的硅谷人眼中,像中国那样盲目模仿只会扼杀创新。“如果一个人永远只会山寨,确实如美国人的思维一样,是无法做出价值的,”李开复说,“但如果他把山寨做为一个学习,那其实是很好的成长路径,尤其当你有大量的资本跟市场来帮着推动的话”。
他提到,确实有很多人只是一味山寨而无法存活,但当中也有少数人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商业模式,在竞争激烈的竞技场上学会创新、快速迭代,发展出符合当地人需求的本土化产品与服务,美团网就是一个例子。美团网创办人王兴当年先靠模仿团购网酷朋(Groupon),后来不断扩展业务、改造核心产品,最后发展出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现在已是市值 300 亿美元的公司。
也就是说,现在中国所发展出的商业模式,早已不是硅谷人刻板印象中“只会山寨,没有创新的能力”,加上近年中国“O2O 革命”发展兴盛,例如微信、滴滴出行、共享单车、餐点外送服务等,提供线上到线下多元的各式服务,跟硅谷模式有了明显差异。
有别于硅谷公司专注数位领域的“轻量”模式,中国则采取深入实务的“重磅”模式,不只打造资讯平台,也深度涉入实体世界执行大量繁复工作。举例来说,Uber 的对手滴滴出行以叫车平台为基础,并发展加油、维修、车险、保养等线下服务;Airbnb 的对手途家网也不只是张贴租屋公告的平台,还自行经营管理出租民宿、处理退房后事务等。
“这种思维跟美国思维是不一样的,中国为了达成最后称王的目的,愿意去做这些苦差事,”李开复说,“要做得很重(重磅),才能形成非常强大的竞争点”。
庞大资料量带动“良性”循环的隐忧
中国 O2O 服务深入实务的经营模式,不断累积用户在实体世界中各种丰富多元的资料,包括消费模式、习惯与喜好。资料量持续累积增长结合深度学习,经分析改进后产生更好的商品和体验,进而吸引到更多用户,用户愈多就能产生愈多资料,自动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也更有能力吸引顶尖 AI 人才加入。这样的循环循环将进一步扩大产业领先者与其他对手之间的差距,也将导致财富不均及失业问题加剧。
中国广泛搜集实体世界各种数据资料,所拥有的资料量相当庞大,现已超越美国成为资料产量最多的国家。“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新的电力,大数据就是发电机需要的燃油,”李开复提到海量资料在 AI 实务应用年代下的重要性。从 AI 发展现况来看,他认为未来 10 年美国仍将维持领先地位,而中国也将迎头赶上成为另一 AI 强国。
李开复直言 AI 的强化式垄断(reinforcing monopoly)是个大问题,未来 AI 巨擘的垄断力量也将愈来愈强。他认为,AI 产业如果只有 Google、Facebook、亚马逊(Amazon)、微软(Microsoft)、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腾讯(Tencent)等七巨头并不健康,但他们不可能涵盖所有产业,期望未来能有更多企业加入平衡七巨头的力量 。
失去工作的人们该何去何从?
尽管 AI 发展过程中会有跌宕起伏,李开复认为 AI 不会像过去几次寒冬般再次冬眠,而席卷全球的四波 AI 浪潮将颠覆各行各业,未来十年足以影响人们 50 %以上的重复性工作,也会扩大贫富差距。他提到,努力工作仍是现今许多人生存的目的,但当工作遭到 AI 取代,不只是要面对收入丧失、就业再训练等问题,也会因为失去生存目的,使个人及社会安宁受到挑战。
▲ 李开复在最新著作《AI 新世界》中分析人类与 AI 共存的蓝图(Source:《科技新报》摄)
“未来 AI 一定会创造不少工作出来,但是它取代的工作一定是远大于它能创造出来的工作,”李开复说 AI 能将人类从乏味无趣的例行性工作中解放,却也导致广泛技术性失业,我们应分析理解未来社会的问题与挑战,思考人生的意义并发挥人类特有价值。
如何减轻 AI 时代的冲击,李开复不认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是化解未来失业危机的最好办法,而是该善用 AI 能力,从人类与机器不同之处中找解方,毕竟 AI 没有温度、缺乏情感,也无法从事创造性工作,因此服务业会是一大机会,例如照护者、导游、婚礼顾问等工作,这也是他过去曾多次提及的出路。“这其实是我们最大的、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他说。
他也提到台湾虽然市场不大,但可以利用我们本土的优势创造本土的数据找机会,而发展服务业也别具价值,不应对服务业存有偏见。“如果我们已经有这样的优势但不去用它,总是考虑著说为什么不能成为 AI super power,那就不是很务实的想法”。
“AI 的未来如何发展,最重要的单一因素是人类如何主动采取行动,”正如他在新书中所提到的,“在人类和 AI 的故事中,我们不能当个被动的旁观者,每个人都是协作者”。
(首图、图片来源:《科技新报》摄)
延伸阅读:
- 从发明走向应用,李开复:未来不比论文数量,而是看谁能更快更好应用 AI
- 李开复:从机器的弱点找未来机会,让 AI 人工智能当你的“工具箱”
- AI 人工智能即将超越人脑?李开复:“奇点”是伪科学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