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环境永续目标下,各国-与厂商对能源使用的要求日趋严格,中国今年也宣示加强落实“能耗双控”(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煤与电用量。《中央社》报导,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8 月发布“2021 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点名江苏、广东等 9 个省(区)能耗强度不降反升;浙江、安徽等 10 个省分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中国将在未来几天限电广东、江苏、浙江等数省。
电力是所有企业与工厂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是维持民众生活与社会运作的重要资源。要减少电力的使用量的工具包含对于价格或使用量的控制,就价格而言,当价格愈高,电力的使用应会降低,然而,若厂商的利润或单位产品的毛利够高,电价的上涨对用电量的影响可能相当有限。相较以电价控制耗电量,直接限制或停止厂商与企业的用电固然是更有效能完成“能耗双控”工具,就扮演世界工厂的中国而言,中国-在面对全球对于气候变迁问题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当下,中国未来的限电措施恐将成为常态。
▲ 一旦电价上涨仍无法遏制用电量,就只好祭出限电手段。此为示意图。(Source:Flickr/Shubert Ciencia CC BY 2.0)
限电对于不同产业的影响程度有别
就限电对企业的影响而言,可大致区分为两类。首先产能过剩产业,产品同质性高,且于市场杀价竞争,业界厂商利润并不高,甚至可能亏损。从社会角度来看,限制这类型厂商用电,一来可减少产能过剩与提高厂商利润,二来可避免过多产能对社会产生污染与减少资源无效利用,故-限电对产能过剩产业应是正面影响。
其次产能短缺产业,生产本就供不应求,当厂商因-限电停止生产时,供不应求会更严重。这些限电区域生产比重愈高的厂商,短期利润冲击也愈大,限电对市场供不应求产业会带来更大负面影响。若未来限电频率变高,厂商就要有更多生产基地,即设厂不应集中单一地区。
然而中国限电地区范围,目前多数厂商无法设厂他处避开限电威胁。厂商面对中国能耗双控政策目标,至中国以外国家设厂才是稳定产能供应的长久之道。此外,若受中国限电影响的厂商为上游原物料供应商,限电必然造成原物料价格再上涨,下游厂商生产成本又更增加。
▲ 生产效率低的企业可能在缺柜、缺料与限电多重因素下歇业。此为示意图。(Source:Flickr/Steve Jurvetson CC BY 2.0)
全球供应链重组趋势更确立
最后,武汉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后引发的变种病毒,已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极大不稳定性。全球海运缺柜与塞港危机尚未消失,全球原物料价格不断上涨,若考虑中国限电政策,未来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更高。面对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与可能因疫情中断生产的可能性,许多生产效率低的企业可能因缺柜、缺料与限电歇业。
当一国生产规模愈大,减碳压力也愈大,大型企业为了降低单一国家大规模限电的冲击,可能在更多国家设厂,换言之,避免碳中和政策目标对全球厂商与供应链的不确定,供应链分散与重组趋势更确立。
(本文由 中央广播电台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Flickr/Nikolaj Potanin CC BY 2.0)
延伸阅读:
- 中国大限电,台经院学者:未来可能变经常性问题
- 中国为何这次大限电、停产?原来“能耗双控”背后太多因素造成
- 中国加强“能耗双控”力度,对台厂供应链冲击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