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了解动物是否会分享情感,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Vienna)团队近期针对乌鸦进行了一项研究,团队发现当乌鸦看到同伴对某样事物展现出负面情绪时,它们也会受到影响并对其减少兴趣。
研究作者、维也纳大学认知伦理学家 Thomas Bugnyar Bugnyar 希望能更进一步研究乌鸦是否真的具有同理心,借此理解动物行为背后的动机,而动物具有同理心的前提,便是它们必须得懂得如何感同身受。
只是要评估动物的情绪非常棘手。科学家必须仰赖行为或生理线索来判断动物的情绪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要评估一种情绪是否影响他者产生相同情绪则更具挑战性,毕竟即使动物因类似情绪出现类似行为,仍可能是源自于模仿而并非情绪受影响。
研究人员决定运用乌鸦对中性刺激(neutral stimulus)的反应来找出结果,在这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将 8 只乌鸦两两成对,让它们先在两个盒子间进行选择。其中一个盒子装有起司零食、另一个则是空的,一旦它们明白两个选项的位置,研究人员就会在新的位置放上第 3 个盒子,而这个盒子从未在对乌鸦的训练中拿出过。
这个盒子究竟是骗局还是奖赏?乌鸦对第 3 个盒子的态度会展现出它的认知偏见,而这也让研究人员能将其解释为悲观或乐观。就像“装满半杯的水是半满还是半空”的测验一样,这类型的认知偏差测试能够协助研究者判断各种动物对中性刺激的反应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接着研究者会将一组中的一只乌鸦隔离到单独的隔间,并提供给另一只乌鸦一些食物,食物可能是毫无吸引力的生胡萝卜,或是美味的干狗粮,被隔离的乌鸦仅能够看到同伴对食物的反应,并不会看到研究人员或同伴究竟收到什么食物。
获得狗粮的乌鸦会像平时一样摆动头部和身躯,而拿到胡萝卜的乌鸦则看起来更加别扭,不太关注食物而是分心的提腿或搔抓身体。
接着研究人员再对两只乌鸦进行认知偏差测试。结果显示,那些看到看到同伴表现活泼的观察者,对于第 3 个盒子多表现出与以前相同的兴趣,但那些看到同伴表现负面的乌鸦则完全不同,它们多半花了两倍以上的时间去接近那个属于未知的盒子。
团队对每只乌鸦都进行了 4 次测试,奖赏与骗局提供各半,发现“观察者”乌鸦对盒子的兴趣下降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同伴明显失望反应的影响。有趣的是,虽然负面情绪似乎具有传染性,但正面的反馈却没有,Gallup 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负面情绪更容易引发或观察,也可能是因为动物更倾向于调整环境中的负面信息。
要真正理解动物行为背后的动机,科学家需要深入研究它们的情绪,而这项研究正是首次得以检验动物情绪和社会行为间的关联。详细结果已刊载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Bad moods could be contagious among ravens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