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生活一成不变,很无聊吗?现在有专家指出,在因 COVID-19(武汉肺炎)而封城的状况下,人们会因为感到“无聊”,变得更容易做错事。
隔离疲劳,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
当疫情不断延烧,天天关在家里、哪里都不能去的生活持续好几个月后,人们渐渐产生“隔离疲劳”(quarantine fatigue),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觉得多出的大把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生活过得好无聊。
无聊可能导致真实的问题发生
乍看之下,无聊似乎只是个小问题,毕竟比起猖狂的确诊率跟死亡率,抱怨自己有很多空闲时间,听起来有点太小题大作。但现在有专家指出,“无聊”已经不只影响个人心理状态了,还可能导致真实问题发生。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学者就发现,比起其他人,容易无聊的人更可能打破社交距离的规定然后群聚;另一个发表在期刊《人文社会科学传播》(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的研究则认为,无聊会让人难以自我控制,进而做出违反规定的事。
▲ 无聊的时候,就算电动游戏也可能让人难以觉得有趣。(Source:Unsplash)
无聊促使人做不一样的事
任职于滑铁卢大学,并参与“无聊与疫情关系”研究的认知神经科学家丹克特(James Danckert)说,当人们出于各种理由,没办法对当下正在做的事感到满足时,“无聊”其实就是讯号,告诉你是时候去做些别的事了,那种不安又无法专注的感觉,正是大脑促使我们抓一抓那种如同搔痒的不满足感。
太忙也会感到无聊
但也不是每个人的无聊都一样。美国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心理学助理教授韦斯特盖特(Erin Westgate)就点出两种导致无聊的状况:一是对事情失去专注力;二是做事当下,觉得一切都没意义。
所以也不只是“无事可做”才会导致无聊,相反地,有时候人们正是因为太忙了,或因工作、小孩,当有太多事必须做的时候,反而导致无法专注目前正在做的事,并因此感到厌烦和无聊。
▲ 当琐事接连而来,太多必须要做的事情反而会让人感到厌烦和无聊。(Source:Unsplash)
无聊让人冒风险
于是,当人们想要打破那种无聊的感觉时,就更有可能会做出有风险的事。认知神经科学家丹克特研究指出,像是吸毒、酗酒,或甚至是自我伤害等高风险行为,都和“无聊”有某种程度关联。
无独有偶,早在 2014 年,一篇刊登在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的论文也表示,实验当受试者被要求一个人身处没有任何娱乐设备的地方时,有些人甚至宁愿选择电击自己,也不要忍受无聊。
因此疫情限制人们行为时,面对长期防疫措施,还有那些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时,人们倾向承担风险做一些别的“错事”,像是破坏防疫规定,并以此解决无聊的窘境,也就不是没有可能。
▲ 对被封城措施限制的人们来说,有些习以为常的事都变得遥不可及。(Source:Unsplash)
状况有迹可循
这个推论也不是没有道理,像是 BBC 就点出相应例子:确诊数字持续攀升的情况下,美国圣诞假期前后搭乘航空的旅客还是暴增;佛罗里达州全民确诊率目前徘徊在 11% 左右,但人们依旧持续到室内餐厅用餐;甚至在路易斯安那州,有四分之一确诊案例来自酒吧、餐厅,以及赌场群聚感染。
不是无聊“造成”人们做错事
但当学者提出“无聊”和“破坏防疫”的关系时,同时也声明,这并不代表无聊“造成”人们做错事。
“我不能说是无聊造成人们做那些事,”还没有详细数据支持理论的情况下,认知神经科学家丹克特表示:“我只能说,它们之间必然有某种联系。”
不要拿无聊当借口
不管怎么说,即使没有疫情,感到无聊也是稀松平常。所以与其产生挫折感,又或拿无聊当成不理智行为的挡箭牌,丹克特建议人们还是要好好思考自己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感觉。
丹克特说:“反思为什么感到无聊,想想你对在做的事哪里不满意,这有助你找到适合的替代活动。”
- How boredom can be a force for good or bad
- In the social distancing era, boredom may pose a public health threat
- Depressed or bored? How COVID-boredom intensifies the fear of missing out
(本文由 地球图辑队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Unsplash)
延伸阅读:
- 在家防疫不无聊,Google 用 AR 打造虚拟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