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智慧标签”是在食品外包装上,以更直观的标示或标签方式,让消费者能在选购食品,能快速获得传统外包装标示之外的重要资讯,例如产品之新鲜程度、储存状态、生产加工溯源资讯,或著让消费者能追踪已使用食材在保存时的储存时间长短或腐败情。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学生 Solveiga Pakstaite 研发的智慧标签“Bump Mark”,标签本身份为四层,除上下两层塑胶包装层外,中间两层分别为固态明胶及凹凸塑胶片组成,明胶可以模拟蛋白质腐败情形与程度。产品刚出厂时,明胶会呈现固态状,因此无法触摸到下层凹凸层,但随着时间流失,明胶也会逐渐因腐坏而变为液态状,随着腐坏程度加剧,手指触摸到凹凸层的感觉也会越来越明显。
中国北京大学研究者张朝研发了另一款智慧标签由金与银微小分子组成的奈米棒(nanorod),并添加了能与奈米棒反应而改变颜色的维生素C、乙酸、乳酸与洋菜(agar),当标签颜色呈现红色或深橘色时,表示食物相当新鲜,可放心食用;随时间过去,其颜色也会开始转成橘色或黄色,一旦变成绿色,代表食物已腐败,不可食用。
日本设计工作室TO-GENKYO从食品过期标签的概念研发出可辨识新鲜度的智能变色标签,他们认为食品标签的有效期限容易有造假情况,而当食材随着时间逐渐不新鲜时会产生氨气,其所发明具有特殊涂层的的智能标签,便能因为氨气浓度的变化进而变色。当食材的新鲜度逐渐产生变化,沙漏图样便会由白色逐渐变呈深蓝色,无论是在卖场购买时,甚至是回家后冰存,都只要观看标签颜色便能了解食材是否新鲜。
苏格兰一家食品包装公司Insignia Technologies于研发出另一种食品智能标签,会因为包装中的二氧化碳与温度变化而变色,可做为食品购买开封后的新鲜度辨识,标签上列出Just opened 、Use soon、Past best等变色区块,透过颜色显现食品目前的新鲜状态,可提醒民众在较新鲜的状态下将食物食用完毕,进而减少家庭的食物浪费情况。
塑胶工业技术发展中心研发出具有感测时间及温度变化的功能性薄膜,在感测环境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后表面薄膜会明显变色,而变色的触发点可依照不同需求作设定。将这项技术运用在食品上,就成了食品鲜度历程指示标签,以胶带与标签的形式,应用于塑胶包装材料或容器具,当包装容器的温度产生变化时,胶带与标签将会出现颜色警示,让消费者立刻得知手上装置食物的容器温度已产生不当改变,食物出现质变的可能性高。
冷冻海鲜食品业者 FishPeople 的官网上,消费者键入包装上的号码,就能一览食材制造过程与加工人员资讯,甚至还能找到捕捞渔获来源的船长的姓名与照片,这个策略三年来成功吸引不少消费者买单,也反映食品业积极迎合食品安全资讯透明化的潮流。
iQC商品安全资讯网提供一个开放的资讯平台,让业者将检验合格的商品公开,消费者可以透过智能手机APP直接扫描商品条码或藉网站搜寻,可以得知商品是否有通过政府相关规定的检验,并通过云端系统即时更新,让民众自己检查商品是否有检验报告,让民众吃得安心,用的放心。
目前食品智慧标签最大的问题还是“成本”,如果无法把智慧标签的成本降低至0.5-3块之间,对于市售包装食品的普及使用上是很大的成本门槛,除非特定品牌或是高价商品能够导入智慧标签,消费者想在大卖场看到所有商品都有这项科技标签,还有很久很久的时程要等待。
食品“智慧标签”系以更直观更便利的方式,让消费者能够在选购食品或食材使用中,能有效获得传统外包装标示资讯外的其他重要资讯,例如产品新鲜程度、储存状态与时间、或提供生产加工之溯源资讯…等重要资料。
本篇文章由 iQC 商品安全资讯网 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