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这块我们还不会算太慢”,科技部长陈良基表示,台湾是布局 AI 的最好战场,未来如果修改科技基本法等相关法规,放宽技术持股到 100% ,根本不用担心国外挖角台湾的人才。
AI(人工智能)将推升半导体产业进入新的篇章,不仅台积电 30 周年庆论坛聚焦 AI ,科技部也看准台湾的发展优势,砸下新台币 160 亿成立 AI 创新研究中心,同时提出射月计划等奖励措施,希望加快台湾产业转型脚步。
陈良基接受中央社专访指出,台湾土地面积不大,除非像新加坡填海造地,可以容纳耗水、耗电的重工业,并外援解决水电问题,不然就要进行产业转型,其中比较不耗自然资源的就是 AI 产业。
他说, AI 跟过往 IC (积体电路)设计不一样,以前不用学习功能,只要设计者把功能设计好,就是最厉害的时候了;AI 却是像“小孩子一样”,设计完开始学习后,使用者灌的资料越多、愈精确它就会愈强,而且具有个性化、在地化的特质。
陈良基举例,热卖的手机是全世界通用,但在人工智能上不见得能全球通用,而是会有地域的差别,“给它愈多东西就愈适合我用,这个是 local 的东西。”
他说,台湾以前被全球化浪潮打败,就是因为市场规模小,没办法做品牌,无法摆脱“毛三到四”(毛利率 3% ~ 4% ) 的代工命运,但当强调在地化特质的时候就不一定了,“需要大量运算设计的时候,台湾就有这个优势”。
陈良基解释,以前台湾的 IC 设计好像找不到标的, AI 需要强大运算功能,也就是芯片的能力要跟上,这样来看对半导体产业是非常好的机会,“至少未来 10 年的布局,台湾在全世界还是领先”。未来运算的能量如果设计能跟上,下一波动能就能带上来。
不过,看到机会,还要有新产品、新服务出现,才能重现 1990 年代台湾高科技公司百花争鸣的荣景,陈良基说,软件通常是脑力,软件公司都很小,要发展新创产业要让技术者拥有高股份,才能打造台湾鼓励新创事业的形象,并吸引人才愿意来台湾打拼。
他说,除目前正在立法院审议的“产业创新条例”部分条文修正草案,个人投资抵减上限提高至新台币 300 万元外,科技基本法相关法规限定技术持股上限是 40% ,也将放宽,未来教授等研发人员要去新创公司时,技术持股可到 100% 。
陈良基更建议,带尖端技术的新创企业 5 年不一定就会成功,但目前技术分红股票只能缓课税 5 年,应该等他们真正卖出股票的时候再课税。不过这部分还要再跟财政部研商讨论。
他强调,“台湾不一定要有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但可以拥有很多一流的公司”,只要这些公司都有独到的部分,加乘起来的经济效益可以照顾到全民,且环境负担又不会太重,这需要提前布局,但这个转换快不得,策略更要长程思考。
(作者:朱则玮;首图来源: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