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正面临一波洗牌,不论是家用或工业领域,退场潮开始出现,然而既有大厂仍持续奋起冲锋,伺机瓜分这些撤退者市占率。
Rethink Robotics 这家波士顿公司 2008 年创立,由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前主任 Rodney Brooks 成立,挟带 MIT 光环,新创之初就锁定开发低成本的协作型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有两大特点,一是让其他员工能跟机器在同一个环境工作,而不会受伤;二是能让不会编程的员工也能简单的设定操作,学习技能。
协作机器人需求大好,但新创却面临倒闭
然而才成立刚满 10 年,Rethink Robotics 于 10 月 3 日无预警宣布倒闭。这无疑是对机器人产业投下震撼弹,台湾机器人开发业者指出,2 个月前,这家美国公司就透过投资银行对外宣布要出售,甚至也来台寻找买主,“但看过这家公司客户名单后,最终没有出手谈”,台湾业者低调表示。
▲ 机器人 Baxter 是第一代协作机器人,体积较大,第二代机器人 Sawyer 已经体积变小但更灵活。(Source: Rethink Robotics )
外电指出,Rethink Robotics 本来要卖股权给一位神秘买主,但临时最后一刻被取消,因为资金周转失灵,推出的两代机器人 Baxter 和 Sawyer 销售也不如预期,导致走上倒闭一路。
台湾业者指出,Rethink Robotics 其实是协作机器人的先行者,2008 年推出协作机器人等于开安全机器人制造之先河,但却没有得到商业成功,关键可能是因为,创办人是一群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学术背景过于浓厚,理想性高但并无法满足真正工业需求,最后没有太多客户采用。
业者直言,Rethink Robotics 虽提供许多车厂客户认证资料,但缺乏真正的大量采用客户做实证,加上产品规格精密度不够,不符合工业需求,刚性也不足,机器手臂抓起重物移动时不仅速度过慢,到定点时的晃动问题也无法克服,导致这家协作机器人元老级企业由盛而衰。
事实上 Rethink Robotics 这家机器人公司的硬件设计概念走得非常前端,包括机器人头顶放置双镜头,身上有触控屏幕,然而软件技术无法搭配,使“机器视觉”无法展现威力,而该公司号称已出货 2,500 支机器人,业界也抱持怀疑。
家用机器人也喊卡,智慧音箱威胁大
而另一家宣布失败的是机器人 Kuri,先前接受预购,但最后宣布停止计划,并将退还现金。市场认为,由于智慧音箱等商品陆续推出,削弱了这类家庭机器人的市场机会。
▲ Mayfield Robotics 宣布停止 Kuri 家庭机器人计划,显示市场需求变化很大。(Source:Mayfield Robotics)
然而新的机器人仍不断推出,欧洲的 Universal Robots 在 2008 年也推出第一台 UR5 机器人,今年 9 月,该公司宣布累积出货量达 2.5 万台协作型机器人,号称在协作市场取得六成市占率。
Universal Robots 首席执行官 JürgenvonHollen 表示,去年公司营收成长 72%,但今年预计要有 50% 以上成长,为此必须拓展通路伙伴及生态系统,比方增加配件及解决方案内容。
台湾则有广达集团旗下达明机器人(TM Robot)在 2012 年左右切入协作型机器人市场,并是具备机器视觉的领导业者,今年在产品整齐度拉高下,也宣布进军北美及中国市场,目前客户包括欧美、台湾、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大厂,第四季目标单季获利。
▲ 达明机器人是广达集团挥军工业自动化的新创公司,成立才 2 年多就已经年出货挑战 2,000 支以上。(Source:达明机器人)
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估计,2018~2020 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将年增 15%,协作机器人需求会是工业革命 4.0 的重心之一,也是成长最快的类型,也因此越来越多大厂跨入协作机器人市场,也间接加快产业淘汰赛的启动。
(本文由 数位时代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Rethink Robo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