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活模式深受地球自转和昼夜循环的影响,这种昼夜节律影响我们的生理状态与心理和社会行为。每个人的昼夜节律不一样,有些人是夜猫子喜欢起床熬夜,有些人一大早就很活跃,研究发现晚上活跃的夜猫子比早晨活跃的人拥有更大的个人网络。
人类活动遵循大约 24 小时的昼夜循环,但是清醒和睡眠时间有显著个体差异。极端情况下有昼夜节律的个体可分为两种时间型,一种就是早起,一种是晚上活动的人。众所周知,一个人的作息会影响他们的活动和健康,但关于作息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所知甚少。
为了研究作息与社交行为的关系,芬兰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研究人员为 1 千名学生提供智能手机,安装一个应用程序,可测量手机的活动,例如使用时间及打电话的人数或简讯等日常行为模式的数据。根据手机使用行为,研究人员将学生分为早上 5~7 点之间活动的人,午夜到凌晨 2 点甚至更晚活动的人,剩下的为中间人。
接着研究团队建立一个社交网络,显示所有参与者之间的联系模式,每个人都是该网络的节点,如果他们透过电话或简讯相互通讯,则链接到另一个节点。研究每个节点的受欢迎程度、群组中成员与其他成员连接的可能性,以及是否在网络扮演核心角色等。
研究发现,晚上活跃的夜猫子比早晨活跃的人有更广的个人网络,但他们与每个网络成员的联系频率较低,每次接触花费的时间也较少。此外,夜猫子在学生社交网络比早起者更重要,经常成为网络的核心。夜猫子之间的同质性也比较高。
研究人员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社交聚会倾向在傍晚后才发生,因此,熬夜的人更有可能参与并组织这些活动。研究人员还认为白天的社交活动比较少,因此早起的人比较少与人互动,因此花更多时间独处。
研究人员早就知道,一个人的作息与各种结果密切相关,例如学业成绩、体重指数以及身心健康。随着数位数据库规模愈来愈大及易取得,未来网络科学家和人类学家对人类作息的理解,可能会发现其他更重要的见解。
- First Evidence That Night Owls Have Bigger Social Networks than Early Risers
- Social Network Differences of Chronotypes Identified from Mobile Phone Data
(首图来源:Flickr/Bennilover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