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创造出一种类似塑胶的分子,在人体内可以像药物一样杀死真菌类的微生物,却不会产生如一般药物常见的副作用。真菌包括霉菌、酵母与常见的食材─菇类,是人体常见感染源之一。
没有副作用 没发现抗药性
在显微镜观察下,科学家看见这种物质可以刺穿真菌细胞,但却不会伤害老鼠的血液细胞或人类的皮肤细胞,这代表了它可以用来对付感染动物的真菌,却不会产生其他致病副作用。更重要的是,现阶段真菌细胞在经过数个世代的演化后,也没有演化出对这种物质的耐受性,如果这种物质将来发展成药物,可以合理期待它不会像目前对付细菌的各种抗生素,因为过度滥用而让细菌演化产生了抗药性。
特别的是,这个类塑胶分子是由回收塑胶瓶再次处理而得,算是对环保也有小贡献。
(Photo Credit:Fillmore Photography via photopin cc)
基础物理:正负电荷相吸
科学家其实一开始研究的是我们吃的胶囊的那个“壳”,但在过去几年中,科学家逐渐意识到,这个“壳”本身就可能有疗效。这次的研究部分是由 IBM 位于加州圣荷西的实验室负责,因为这家世界闻名的半导体公司本身也在研究硅晶圆蚀刻电路的相关技术。IBM 与其他科学家了解到,他们研究的一种分子喜欢自己聚在一起,整体呈现正电荷,当这种分子结构与负电荷的真菌细胞壁接触时,就会产生互动,其实这是基础物理。
这些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与中国的科学家分别进行了几项实验,其中一项是把人体内常见的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第一张图)涂抹在隐形眼镜上,然后加入了这种分子结构,结果白色念珠菌细胞就爆裂了。另一项实验是先让小鼠眼部感染白色念珠菌,然后分为三组,分别滴入类塑胶分子、目前广泛使用抗霉菌但有毒性的“双性杀霉素B”(Amphotericin B),以及普通水滴。实验结果,前两种都具备杀菌功效,水滴没有。
由于 IBM 研究者是化学家,不具医药背景,接下来就看有哪家制药公司想找上门来合作。虽然听起来如此美好,不过研究毕竟还是初步,至少还要10年时间进行更多研发与测试,确保它的确不会危害人体,才能真正发展成新一代药物。这项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Cover Photo Credit:Wikimedia Commons)
相关资讯
- Supramolecular high-aspect ratio assemblies with strong antifungal activity
- Killing Fungus With Plastic Bottles
本文授权自 健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