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延误了(delay)了!偌大的飞机在滑行道“等候区”停止不动,乘客坐在机舱内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却什么都不能做,焦虑愈来愈深。
这样的场景在全世界各大小机场,愈来愈常见。在美国,由于空中交通航管问题造成的延误,从 2012 年到 2017 年就上升了 69%;在中国,国内航空班机平均延误时间是 15 分钟。延误情况最严重的是欧洲,仅仅 2018 年,各类问题造成的航空延误,就升高了 105%。
当全球的天空愈来愈壅塞,考验的不仅是各国新建机场的速度,如何让老旧的航管系统跟上时代脚步,也是重点。
因为分析延误的主因只有 25% 是天候造成,航管员工罢工则占 15%,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航管系统本身,60% 竟然是因为航管人力和能量不足。
难以想像的是,在科技一日千里的今日,全世界机场大多还在使用二战时代的科技,在 GPS 盛行的现代,航管员仍仰赖雷达来定位航班;塔台和航班间的联系仰赖的是无线电通话,而不是数位资料传输;在美国,塔台内的航管人员甚至仍要用传纸条的方式,来告知彼此航班的资讯。
其实航管能量不足的代价很巨大。2018 年由于航班延误和取消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208 亿美元,比 2017 年多了 28%。航管系统如能改善效率,每架班机可以省下 5 到 10% 的燃油。比起经济损失,更令人担心的是飞安,2016 年长荣航空就曾因航管失误,在洛杉矶附近偏离航道,飞得离山头太近,险些酿成大祸。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欧盟 4 月已决议要颁行一部航管系统数字化准则,希望提升与投资新的航管系统。不过,要解决航管造成的空中塞机并不乐观,原因是各国航管都由-主导,涉及-改造,困难重重。
(本文由 远见杂志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