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台湾史上资产和债权分布在最多国家的破产重整案,为了争夺超过百亿元的资产重整主导权,瀚宇彩晶曾递状想换掉胜华重整团队。
胜华科技重整,是台湾近年来最复杂的破产重整案,涉及上百亿元资产如何处分的关键决定,过去两年,瀚宇彩晶和胜华重整团队的法律攻防,层出不穷。
胜华科技曾是全球第二大触控面板厂,2012 年营收还曾突破新台币千亿元;2015 年出现财务危机宣布下市之后,就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重整”是《公司法》对上市公司破产后处置的特殊规定。一般企业如果经营不善,进入破产程序后,就由法院拍卖企业资产,平均还给债权人。但进入重整程序的公司,如果被法院认定有继续经营的价值,就由法院派重整人和重整监督人,取代原有的公司营运团队,一方面提高还款金额,一方面寻求公司重生之路。
2016 年底,一则市场流言传出,直指“胜华重整团队自肥,再一次掏空胜华”。一位“胜华小股东”认为,胜华案 6 名重整人,前 6 个月每月领台币 45 万元酬劳,之后月领 28 万元薪水;重整监督人,前 6 个月每月领 36 万元酬劳,之后月领 22 万 5 千元酬劳;“重整人年薪逾 400 万元,重整监督人年薪逾 300 万元。”相较台湾其他重整案的重整人薪资高出 2 倍以上,“6 人年薪高达两千多万元”,台中地方法院的文件也证明了这一数字。
重整人 400 万年薪合理吗? 全球追钱,病情重、收费高
经营一家已经破产的公司,年薪 400 万元是否合理?1 月 20 日,本刊记者前往台中加工出口区胜华总部,采访胜华重整人林建男、潘正雄以及多名律师,了解胜华重整案现况。
出发前,本刊记者询问一位曾担任知名上市公司董事、多次参与重整的律师,重整人薪资该如何评定?他立刻回答“依案件复杂度决定”,因为公司重整就像把公司送进加护病房,病情愈复杂,收费愈高。
走进胜华总部,原本拥有超过 5 千名员工的公司,只剩下 70 名员工处理资产处分事宜。重整人潘正雄律师解释,胜华还有大量应收账款未收回:“这些原本经营团队处理不了的问题,要不回来的帐,我们都必须解决。”
潘正雄指出,过去茂德重整,资产规模也不小,“但资产都集中在台湾,债权人人数也较少”。胜华不只在台湾、中国和越南有多处厂房,在印度、德国、美国也有分公司,债权人多达 1,400 多家公司,光要确定欠谁钱、要回应收账款,就要发文到德国、法国;甚至有日本厂商见面劈头就说,“台湾在福岛核灾捐给日本 50 亿元,没错,但光是你们胜华倒我们的帐,就有 100 亿元!”
今年进入重整关键年 彩晶想接管,法院驳回抗告
更困难的是,胜华发生财务危机后,中国的子公司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并接管,胜华团队一面要在中国打官司,一面在越南要和债权人协商处分资产,一面又要到欧洲打官司要回应收账款。
潘正雄解释,部分中国债权厂商也抢著在中国提起诉讼,扣押胜华的应收账款抵债。胜华重整团队却早当地法院一步,从小米手中抢先收回货款;小米代表一见面就抱怨,“是你们先违约”,但也表示,扣掉瑕疵品后,有意愿还钱,胜华成功抢在中国法院之前要回应收账款。胜华账上可还债现金,逐步从 40 亿元增加到 60 亿元。
但胜华大股东瀚宇彩晶却向法院抗告,认为胜华重整团队不适任。瀚宇彩晶在诉状中指出,胜华重整团队“全额选派银行团属意之人选”,对供应商并不公平,并认为胜华重整团队“资格不符”;抗告文件中指出,“若使其继续担任重整人,其重整成功概率渺茫”,要换掉法院指定重整团队,并认为瀚宇彩晶在面板产业更有专业经营能力,更适合担任重整人的角色。
但台中地方法院认为,瀚宇彩晶原本就是胜华董事,“以不指定原经营不善之董事为重整人”为由,驳回瀚宇彩晶的抗告。
“胜华资产还有一百多亿元”,林建男说,在台湾、中国和越南还有多座工厂,因为这些工厂经过减资再增资后,还有可能重新运作,胜华的巨额亏损有机会让注资厂商抵税,对注资厂商来说,是一次可省下数亿元税金的“大补丸”,和重整团队的薪水相比,这些资产处分过程是否公平,才更加关键。
今年胜华重整将进入关键期;首先,在 1、2 月法院将会确定债权明细表;确定后,会就重整计划表进行表决;表决通过经法院许可,即按计划分批还款;按照胜华财务顾问的估算,对没有担保品的债权人,偿还比率可能落在 20% 至 26% 之间。今年,胜华重整团队并将提出重整计划,让债权人决定如何处理这些资产。
重整团队该领多少钱,是由法院征询债权人意见裁定,“如果有异议,可以向法院提出抗告”,一位法院庭长分析。更关键的问题是,台中精机的重整案,就花了十几年时间,胜华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重整?“如果法院裁定认可确定,2~3 年可以处分完毕。”潘正雄说。
东隆五金、台中精机都经历重整才得以存活。不管谁当家,只有尽快公平完成重整,才不会让过去的投资都付诸东流,这也是重整团队最重要的绩效指标。
(本文由 财讯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Flickr/Chris Potter CC BY 2.0)
延伸阅读:
- 韩产业生死交关,智库:若重整失败将步日本后尘
- 报告建议清算、韩进海运料走入历史,股价崩 21%
- 胜华濒破产导致小米 Q4 少卖 400 万台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