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市有超过 6 万辆计程车,说计程车满街跑一点也不为过。但招手拦空车却得碰运气,因为这辆车也许已先被别人用应用程序(App)捷足先登预订了。
中国幅员辽阔,光一个北京市面积就将近半个台湾大。无论身在市中心或边陲地带,想随手叫到计程车都是挑战。偏僻地方车少,可能 10 分钟都遇不到一辆空车;闹区车多,但空车司机不见得会想载。
这时滴滴出行等中国热门叫车 App 的价值就显现了。打开定位地图周边有多少空车一目了然,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再发订单给想接单的司机。顺利的话,通常 5 分钟内车子就会开到面前。
不过,有时也会碰上麻烦。例如有司机接了单却临时反悔不载;下订后司机回报“就在附近了”,结果过了半小时还不见人影;或是明明定位地图上显示车子就在附近,却得沟通老半天才找得到车。
此外,据统计,北京有 6.6 万辆合法登记的计程车,但到了尖峰时刻,即使用上 App,在闹区还是难叫到车,发了订单给附近数十辆车却没有司机想载是常有的事,就连尖峰加价人民币 5 元(约台币 25 元)也没用。
撇开这些“技术障碍”,在中国用 App 叫车确实方便。若有绑定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到达目的地手机点几下就完成付款,连钱包都不用掏,中国“行动互联网”的整合发展可见一斑。
“先放任再整顿”
除了隶属车行的正规计程车,这些 App 还能叫到“专车”,类似台湾所谓的“白牌车”。选单上司机资讯、车型等完整呈现,有时运气好还能搭到奥迪(Audi)等高级进口车。
这种专车数量比计程车少,但对比较不赶时间的人来说,多付一点钱、多花一点时间候车,换取更舒适的乘车体验,何乐而不为?
这类服务不仅满足不同层次的客群需求,也带来兼差赚外快的机会。
驾驶私家车载客的小陈(化名)白天有工作,晚上就靠着易到用车或优步(Uber)等叫车平台揽客。他表示,每晚开个 4 到 5 小时,平均能进账人民币 200 到 300 元,算不无小补。
不过,这种没有登记在案的车辆也衍生出乘客安全堪虑的问题。
广东省深圳市警方今年 3 月清查发现,深圳的网络预约专车驾驶中 1,425 人有吸毒前科、1,661 人有重大刑事犯罪前科。当地发生女乘客遭网约车司机抢劫杀害的消息,更引发社会关注。
即使如此,滴滴、优步、易到、神州等叫车软件业者近年仍蓬勃发展。经过一轮烧钱拼补贴的近身肉搏,滴滴与快的两强联手,中国叫车市场寡占,其余业者以差异化策略分食剩余大饼的格局已基本确立。
中国这块市场的“钱景”,连全球市值冠军企业苹果(Apple)也无法忽视。
苹果 5 月宣布投资滴滴出行 10 亿美元,这是苹果进军汽车领域的首宗公开投资案。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Tim Cook)当时还飞到北京会见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足见苹果对这笔投资案的重视程度。
如同网络金融,网络叫车这种近年崛起的新业态在中国能有如此发展规模,与中国官方采取“先放任发展,出问题再整顿”的态度脱不了关系。
而在台湾,第三方支付因法规障碍一直难有施展余地,优步也因合法性问题而寸步难行。从两岸相关产业的现况可看出,不同的监管环境,确实会造就新业态不同的发展结果。
(作者:尹俊杰;首图来源:达志影像)
延伸阅读:
- 苹果在中国第一笔投资案!10 亿美元投资滴滴出行,讨好中国意味浓厚
- Uber 宣布使用量逾 20 亿人,1/3 订单来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