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风电发展以来,-致力推动国产化政策,将国产化要求纳入开发各产业环节,不过在推动与实行过程中,难免会遇上困境与挑战,如何将技术留在台湾,甚至让本土厂商有进军国外的机会?
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与台北科技大学智慧科技法律政策研究中心携手举办“台湾离岸风电国产化成果研讨会”,今天邀请多家台厂分享第一、二阶段的成果与开发经验,并点出产业现况与面对的挑战,做为进入第三阶段的参考与建言。
其中针对第三阶段开发与国产化政策,业者首先建议-能整合负责离岸风电的单位,设立单一窗口或园区办公室,协助厂商对公部门的联络、协商对口的桥梁,加速整合最新政策与法规,减少沟通落差,提高效率,也因为台湾在“开发商-系统商-供应商”离岸风电链中,多是处于最末端的供应商,也建议-研议如何统一共识,让开发商更了解并考虑国产化供应链的现况与发展,避免开发商与供应商对国产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同时台厂也指出,由于目前离岸风电风基朝大型化发展,厂房、所需设备皆比过去的陆上风电与其他产业还要大,表示已厂商投入钜资,但回收期较长,要在短时间内跟现有国际供应链做竞争,盼-在政策上能给予更明确的方向,也希望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加以扩充并保留未来发展。
先进复材科技总理陈凯琳表示,稳定的量才能让成本更具竞争力,以免将隐形成本转嫁到产品身上、降低竞争力离岸风电供应链产线必须要专注且持续地制造固定零组件,难以频繁换跑道,有损品质与效率,也因为不同的产品在品质、公安等要求都不一样,稳定的需求将是重要先决条件,若量能稳定,就可进一步提高品质与效率。
考量到台湾离岸风场施工期集中在 5-7 个月间,以及经济规模性,天力离岸风电也对区块开发的容量提出建言,并估算每年可以在海上施工的能量,天力董事长特助李宏道表示,为了兼顾风场经济规模与国产化效益,建议参考潜力厂址遴选容量分配上限限制,对每轮招标,每家开发商每年以 400-600MW 为上限,开发商最大容量为 1GW。
区块开发的核准容量也应将国内供应链的产能纳入考量,例如限制单一开发容量,可避免因为国内产能不足或是风险集中度过高,而使国内原可供应量能被转移订单至国外。
业者也提到台湾在外销市场的“运输”及“关税”两项必须考量到的条件,认为若能争取美、日、韩、东南亚等国的贸易条件,更好的关税政策对于产业发展会更有助力,永冠能源集团策略长李奕苍也指出,目前在台中港园区足以满足国内内需,但若做到外销,就需要考量到船舶运输与存放空间。
目前全球离岸风电产能吃紧,全球完整的离岸风电聚落只有在欧洲与中国,但欧洲产能不足、中国内需大,而台湾关税优势优于中国,也有制造产业聚落的潜力,台北科技大学智慧科技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江雅绮表示,风电产业即将迈入第三阶段区块开发,面临国际供应链重组时刻,离岸风电为台湾开启了新的篇章,国产化政策势必也将面临更多法律、技术及人才面的探讨。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