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GGAMen游戏资讯




iPhoneX开箱、评测:史上变化最大的iPhone,究竟值不值这个价?

2024-12-25 208

本篇出自合作媒体“爱范儿”经授权刊登于本站,作者:何宗丞

往年这个时候,iPhone 的话题基本上已经归于平静了,但因为iPhone X 的存在,iPhone 8 似乎只是一道平淡无奇的前菜,调动用户大半年的好奇心和热情,仿佛才刚刚开始释放。


影片原出处:腾讯视频

好了,现在主菜端上来了。

设计:既有乍见之欢,更久处不厌

iPhone X 开箱

一模一样的正面设计延续了三年,iPhone 8 的设计似乎已经不能调动消费者的味蕾。

iPhone X 燃起了我对智能手机的“乍见之欢”。一块5.8 英寸的屏幕几乎覆盖了整个正面机身,一直延伸到手机边缘,你再熟悉不过的Home 键消失不见。

虽然进化为“全面屏”,但相比三星Note 8 弧面屏和极窄边框,iPhone X 的视觉冲击力并没有那么强。

iPhone X(左)与三星Galaxy S8(右)

但这并不影响iPhone X 成为一款非常耐看的设备,它的美观体现在软硬结合的高度一致性上,屏幕边缘的弧度不仅与边框倒角一致,甚至也与UI 保持协调。

唯一让人觉得揪心的是“额头”处一条占据1/2 屏幕宽度的窄条。当然,这也让iPhone X 成为史上辨识度最高的一部iPhone。

iPhone X 明显变得更加修长,为了适应你的手,iPhone X 右侧的电源键也变得更长。

(上:下X iPhone:iPhone 8更多)

与iPhone 8 一样,iPhone X 也采用了双面玻璃的设计,这种设计不仅质感更好,还带来了无线充电,缺点是一旦摔碎,维修成本足够买一台小米MIX2。

(左:iPhone X 右:小米MIX2)

iPhone X 只有两种配色——深空灰色和银色,不过两种颜色的正面面板都是黑色,只有边框和背部颜色不同。其中银色版的不銹钢边框有着镜面一般的效果,而背部则是一种透露著金属质感的白色,深空灰版的边框与背部颜色相仿,看起来更像一个整体。

不銹钢的中框与2.5D 玻璃的衔接非常平滑,几乎感受不到段落感。

相比iPhone 7,iPhone X 的厚度增加了0.6 毫米,这可能和双玻璃外壳、内部双层主板有关。摄像头凸起仍在,只不过改为了纵向排列。

如果说全新的外观能带来“乍见之欢”,那么长期使用的手感和便利性则是“久处不厌”的必要条件。

iPhone 8 Plus 没能达到“久处不厌”的标准,除了儿时玩过的“大哥大”,它是我用过最重的智能手机。

而iPhone X 的体积、重量和手感都更接近与4.7 英寸的iPhone,既不会握不住,也不会有坠手感。

在此基础上,iPhone X 屏幕显示面积却超过了iPhone 8 Plus——这就是全面屏最大的好处。

全面屏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呈现,更是十年的交互方式

iPhone X 开箱

iPhone X 这块屏幕,虽然绝对尺寸上超过了iPhone 8 Plus,但如果不对比,你可能觉得后者屏幕更大,因为iPhone X 之大在于狭长,宽度却比iPhone 8 Plus 窄不少。

所以,屏幕尺寸更大的iPhone X 显示的内容未必比iPhone 8 Plus 多,比如读文章,iPhone 8 Plus 能显示更多段落,而在微信聊天栏,iPhone 8 Plus 却比iPhone X 少显示一行。

但就屏占比而言,iPhone X 的效率是很高的。除了顶部的“刘海”,它的屏幕几乎延展到边框四周,苹果甚至不愿浪费“刘海”两端的屏幕空间,这就使得iPhone X 的显示屏成为一块不规则的圆角屏幕。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苹果毫不遮掩这个“刘海”,而是让它暴露在所有的界面上,app 的显示倒还好,在全屏呈现图片、视频和游戏时,凸起的“刘海”部分直接遮挡了一条画面,虽然不会影响到主体内容,但可能会逼死不少强迫症。不过,在图片和视频中你都可以手动缩小画面,来规避这个“刘海”。

虽然有不少人吐槽“小刘海”的设计,但它也为iPhone X 带来极高的辨识度。

 

在iPhone X 上,左侧的“耳朵”用来显示时间,右侧“耳朵”则显示信号、Wi-Fi 和电量。值得注意的是,受限于狭小的空间,电量无法以数字百分比的形式呈现。

状态的图标位置会根据情况自动调整。比如在已经有时间显示的锁屏界面,左侧的“耳朵”会显示运营商信息,而在主界面和应用界面,运营商信息则会变成时间。而当你长按应用图标时,右侧的“耳朵”会出现一个“完成”的按钮。

苹果开放了权限,开发者可以自由定制这两块区域的界面,不过目前我还没有特别的发现。

目前,包括微信、支付宝在内的大厂app 都已经适配了iPhone X,诸如新浪微博等不适配的app 因为分辨率问题,会在iPhone X 上下两端留下黑条。不过随着iPhone X 的上市,这个问题应该很快得到解决。

(左:Instagram 右:新浪微博)

不过我也发现,app 的适配工作并非适配分辨率那么简单,iPhone X 的全面屏还会影响到输入法、Dock 等交互上的细枝末节。

比如下面这些情况,虚拟白条挡住了Dock 和表情。

这里有个细节不得不提:如果只看iPhone X 的屏幕,其实有点类似iPhone 4s 过渡到iPhone 5 的感觉,屏幕变长了。但这次不同的是,手机的下巴也没了,所以你持机相对于屏幕的位置发生了上移,也就是说,你在操作iPhone X 屏幕底部的时候,是比之前更吃力的。

苹果做了一些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化,键盘是最典型的例子:iPhone X 的键盘位置上移了约2 厘米,输入法切换键和语音识别以两个单独的按键放到了下方。如果与iPhone 8 Plus 对比,你会发现两者键盘的高度是一致的。

iPhone X 屏幕另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搭载了OLED 屏幕,同时支持广色域。因为屏幕尺寸的扩大,分辨率也提升至2436 x 1125,ppi 从iPhone 7 Plus 的401 升级到458,苹果把这块屏幕称为“超视网膜高清显示屏”。从实际观感上看,这块屏幕显示效果比iPhone 8 高出不少。

相比iPhone 7 及之前机型上的传统LCD,OLED 面板最大的特点是各像素点自发光。在显示黑色画面时,OLED 看上去会“更黑”,画面对比度更高。并且,由于显示黑色的那部分像素不发光,理论上讲OLED 较传统LCD 会更省电。

不过OLED 也有色彩偏色、寿命短等劣势。我手上的这台iPhone X,右侧屏幕有一些发红发紫。

全面屏挤掉了延续十年的标志性设计,你使用手机的方式也变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硬件构造变了,软件交互也随之改变。

对你影响更大的是Home 键的消失,作为iPhone 的标志性设计,正面面板唯一一个按键,也是用户每天接触最多的按键,Home 键在交互中至少承担着7 种操作:指纹解锁屏幕、回到首屏、多任务、激活Siri、截屏、激活Apple Pay、画面下移。

延续近10 年iPhone 的交互第一次发生重大的变化。

苹果在屏幕底部设置了一条虚拟的横线,利用手势进行操作。苹果的产品经理告诉我,围绕虚拟横线进行的手势操作,刷新率都达到了120Hz。因此,这些手势操作都异常顺畅。

在任何界面下,当你将虚拟横线往上拖动到屏幕中央时,就能回到主屏幕。

习惯了实体Home 键,我在使用iPhone X 时拇指总会下意识地按动屏幕,不过适应了这个交互后,我发现这比按Home 键方便不少,毕竟手势操作速度更快且不需要费力。

当手指向上滑到一半停住时,则会进入多任务管理界面,而直接左右滑动这条横线时,可以直接切换应用,这个效率也比双击Home 键更高。

当然也有效率不高的操作:原本从底部呼出的控制中心,现在需要从屏幕右上角向下呼出,这个变化可能会让不少新用户不适应,除了习惯之外,在更狭长的手机上单手滑动屏幕右上角,非常别扭。

呼出Apple Pay 的方式是双击电源键,同时按住电源键和音量+ 可以完成截屏。

除了主屏幕,这条虚拟横线会一直常驻屏幕下方。除了碍眼,在大部分app 中这条横线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如果在横屏操作的游戏中,这条横线就会占去一定的屏幕空间,造成上下画面不对称。为了防止游戏操作误触这条横线,你只有两次上滑这条横线时才会退出app。

但如果你玩的是《水果忍者》……嗯,就没有办法了。

 

FACE ID,究竟能不能替代掉指纹识别

尽管iPhone X 额头的刘海广受吐槽,但iPhone X 绝大部分新功能却来自里面高度集成的传感器,在这一块方寸之地,苹果惊人地塞进了一堆传感器,从左到右依次是:红外摄像头、泛光灯、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听筒、麦克风、正面摄像头和光点投射器。

这里面有近一半的传感器用于面部识别,苹果将它称为面容ID(Face ID)。

相对于独一无二的指纹 Touch ID,苹果把你的脸也定义为一种ID,通过扫描面部进行解锁。

首先你需要像Touch ID 一样录入面部信息,将脸部置于手机屏幕中的圆圈范围内,然后像和尚念经那样摇头晃脑两次,就完成了面部信息的输入。

不过,面容ID 只能录入一个面容信息,这点跟能录入多个指纹信息的Touch ID 不同,也就是说,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解开你的手机。

面容ID 的原理是,通过屏幕上方的原深感摄像头在用户脸上投射超过30000 个肉眼不可见的光点,绘制出一个专属于你面部的深度图,而当解锁的时候,通过红外线扫描进行比对。

苹果特意增加了一个“需要注视以启用面容ID”的选项,用人话讲就是只有你眼睛盯着屏幕才能完成解锁,闭着眼睛或者斜视无法解锁,这个设置可以防止你睡着时手机被他人解锁。

外界大多认为,面部识别解锁只是苹果无法解决屏下指纹解锁的妥协,一方面是因为市面上大多配备了面部识别的产品体验都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是,指纹识别的便捷程度已经深入人心。

无论如何,苹果用面容ID 革了Touch ID 的命。但它究竟能不能替代掉指纹识别?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看看Touch ID 或指纹解锁为什么能深入人心并成为几乎所有智能手机的标配,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自然,它给用户带来安全的同时,并没有造成解锁上的不便:拇指在按下Home 键这个过程,同时进行着两件事——点亮屏幕和指纹验证,由于速度很快,用户感知不到指纹识别这个过程。

最好的科技,是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

具像一点,我总结为:自然、可靠、高效、安全。如果Touch ID 可以在“自然”上打10 分,那么“可靠”、“高效”、“安全”都可以打9 分。失分点可以举出不少例子:比如手汗多的同学,就常常会出现反复无法解锁的情况。

那我们看看面容ID 解锁的过程是怎样的:拿起手机,iOS 11 的“抬起唤醒”功能点亮屏幕,传感器进行面部识别并完成解锁。如果你没有开启“抬起唤醒”,则需要用手点一下屏幕亮屏。

iPhone X 的面部解锁不需要用户抬起手腕,也不需要视线平齐,面部识别不受发型、妆容、白天黑夜的影响,基本上没有需要用户适应的地方,面部识别这个过程基本上做到了隐于无形。

效率和可靠性上,iPhone X 识别率够高,极少有识别失败的情况。解锁基本上在1 秒内就可以完成。

如果按照苹果所说,面容ID 的安全性高于Touch ID,我们把iPhone X “安全”作为标杆10 分,那么“自然”、“可靠”、“高效”三项我可能会打9 分。

失分点其实一部分来自机制问题:当你用Face ID 完成了解锁之后,你仍然需要向上滑动屏幕才能进入主界面。苹果产品经理告诉我,之所以选择多一步滑动的过程,是考虑有些用户只是希望查看时间和通知。

不过,当你习惯了这个过程后,其实不必等面部解锁完成后再滑屏进入主屏幕,完全可以直接滑屏,面部解锁会同时进行。

面容ID 对你的姿势也有一定限制,少数使用场景可能会让面容ID 解锁不那么灵光:一种情况是躺在床上,手机屏幕距脸部过近,面容ID 就无法完整地识别面部。另一种情况是,手机平躺在桌面上,如果手机屏幕与面部夹角过大,也就无法解锁。

在“高效”这一点上,我认为面容ID 的解锁速度仍然有待提升,半秒钟谈不上长,但也不会超出用户的预期,iPhone X 目前还无法做到滑屏的同时就完成面部解锁。

此外,面部解锁在效率上有个天然的劣势——指纹识别可以在你掏出手机的过程中完成,而面容ID 必须完全掏出手机才能启用。

不过,在应用内安全验证上,面容ID 比指纹识别快捷不少。比如LastPass、Outlook,在app 开启载入的时间内,已经完成了解锁验证。而诸如微信发红包的验证过程,就不需要动手指了。

所以我的结论是:面容ID 作为替代指纹识别Touch ID 的方案,它是合格且靠谱的。在效率上,面容解锁的便利程度不如成熟的指纹解锁方案,但应用内的安全验证,面部解锁又比指纹方便不少。经过两天的使用,我也适应了面部解锁的方式,但我确实时不时地惦记那颗看得见摸得着的Home 键。

鉴于Touch ID 发展了两代才达到如今的可靠水平,我们相信 FACE ID 仍然有长足的进步空间。

 

究竟是iPhone 8 还是iPhone X?

iPhone X 是十年来变化最大的iPhone,但你至少需要为此付出 41500 元。而iPhone 8 的起售价只有 25500 元,相差一万多元,但我们却不能说iPhone X 比iPhone 8 体验多出的那部分,就值一万多元。

从一个普通用户的体验看,他可能根本无法感知OLED 屏和LCD 屏幕的区别,更不会知道两者成本的差异,而苹果耗时数年才攻克的面部识别技术,在用户眼中,也不过是一种与指纹识别效率相当的新解锁方式,而能把用户表情做成动态Emoji 的技术,虽如同魔力一般,却也只是锦上添花而非必不可缺之物。

iPhone X 是一部前瞻性的智能手机,它的意义不在于消费端,更多在于其诞生十年的纪念意义,在于探索未来智能手机的设计方向,在于苹果自身乃至整个智能手机行业。

至于鱼和熊掌如何选择,我们依然是评测iPhone 8时的那个观点:

iPhone X 从外观形态和系统交互上,已经完全迥异于现在市面上的iPhone,这就决定了它需要改变使用习惯,付出学习成本。对于只想要一部拥有“更好的性能,更流畅的体验,更出色的拍照,改变不大的外观和新颜色,更准确鲜亮的屏幕”手机的用户来说,iPhone 8/8 Plus 是一种更为经济且稳妥的选择。

但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对于有一部分用户而言,新鲜感才是买买买最大的动力。如果连乍见之欢都没了,谁又在乎那多出的一万多台币呢?

 

注:关于iPhone X 的拍照性能、续航部分等未尽事宜,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测评。

本文图片由刘罕拍摄

2018-01-05 07:50: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