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总局点名阿里巴巴卖假货,虽然在四天内戏剧性和解,但遗留下许多未解的谜团。在天威难测的中国,阿里巴巴真的逃过四十大盗了吗?
在美国 IPO 享尽荣耀的中国电子商务龙头阿里巴巴集团,上周与中国工商总局网络监管部门正面交火,炮火围绕在淘宝网假货风暴,4 天之间双方点名直呛。最终在双方撤下网络发言,上周五晚间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与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会晤言和之后,暂时落幕。
回顾短短4天的交火:
2015 年 1 月 23 日:中共工商总局公布 2014 年网购商品抽样结果,淘宝网遭点名假货率高达 62.8%。
2015 年 1 月 27 日:淘宝微博质疑调查公正性,呛工商总局网络交易监管司司长刘红亮“吹黑哨”(意指评判不公)。这条未署名的微博随后被删除。
2015 年 1 月 28 日:工商总局在网站公布《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指出其 5 大问题:对商品进入市场把关不严(意指淘宝轻忽审查责任)、对商品讯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
随后马云发表声明:假货虽然不是淘宝网造成的,但淘宝网注定要背负这种委屈。这种责任,淘宝只能认下它、解决它,因为解决假货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就是解决淘宝的生存问题。
2015 年 1 月 29 日:阿里巴巴公告季财报,获利不如预期,加上假货风暴,股价暴跌。工商总局网站撤下《白皮书》。
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发表声明:工商总局网页上的所谓“白皮书”,特意点名提到阿里巴巴,并提到了去年七月我们与监管机构的一次会面。我们认为,这份所谓的“白皮书”立论方式错漏百出,并有意针对阿里巴巴,整个手法非常不公平。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并正准备向工商总局正式作出投诉。
2015 年 1 月 30 日:美国股东权益律师事务所 Pomerantz 质疑阿里巴巴涉嫌隐匿 IPO 之前讯息。工商总局公开表示,《白皮书》其实只是座谈会的会议纪录,并不是白皮书,该纪录不具有法律效力。晚间马云会晤张茅,双方言和。
但选在已经上市的阿里巴巴财报公布前 4 天交火,即使和解,许多疑点迄今仍令人不解:
一、中国政府对阿里巴巴关爱不再?
阿里巴巴与马云背后政商关系盘根错节,根据中国媒体报导,马云近年来收购的海尔电器、中信 21 世纪、文化中国传播等企业,股东组成都有太子党影子,在现今政权整顿太子党风气之下,阿里巴巴与马云处境受到外界关注。
政治背景雄厚的阿里巴巴,却被政府选在财报公布前的敏感时间痛打,导致阿里股价重挫。阿里背后的太子党是否已经出脱股票?或有股市秃鹰趁机放空?在股市引发议论纷纷。
二、假货到底有多少?阿里巴巴集团有没有诚意与能力解决?
阿里巴巴集团公告,过去两年在打假和加强消费者保护方面已投入超过 10 亿人民币,并且新成立 300 多人“打假特战营”,总计投入在消费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员工已经超过 2,000 人,甚至还招募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 5,400 多名志愿者,负责日常线上巡查和抽检等。以公告内容来看,诚意已有,但淘宝网号称拥有 10 亿商品数,千人打假部队实际成效有待考验。
三、影响:你有多担心在淘宝买到假货?你有多担心在中国购物网站买到假货?你相信阿里巴巴集团的数据吗?你相信中国网络公司的数据吗?
上周假货风暴 4 天,阿里巴巴股价从 1 月 27 日收盘价每股 102.94 美元,一路跌至 1 月 30 日收盘价 89.08 美元,期间阿里巴巴集团连发 3 篇海外新闻稿,其中包括创办人马云、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集团 CEO 陆兆禧、集团首席风险官邵晓峰,集团最核心人物皆列名发表声明,可见假货风暴严重性,因为网络交易奠基于信任,一旦崩解,消费者将瞬间四散。
特别是阿里巴巴风光 IPO 之后,成为中国网络公司代言人,假货风暴不仅让中国人在心里起了疑窦,也将“中国网站都是假货”的概念埋入外国人心中。这一场战役,若真是中国政府非理性打压,输的绝对是面子和里子。
阿里巴巴集团的全面反击,也看到它规模大到能挑战公权力的威势,足以让人心里发毛。
(本文由 天下杂志 授权转载)
延伸阅读:
- 台大MOOC首席执行官叶丙成:我为何让台大学生到小学课堂做简报?
- 希腊高喊减免债务 德国不领情
- 鸿海代工电动车是天方夜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