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3 很可能支援低轨卫星通讯功能,加上 SpaceX“星链”(Starlink)网络最快明年抵台等消息传出,使得“低轨卫星”瞬间成为话题。太空产业看似离台湾遥远,实际上却是台湾布局已久的产业,“太空梦”背后的商机以及经济产值也出乎意料的庞大。
低轨卫星的轨道高度在 2,000 公里内,距离地球较近、讯号延迟相对低,需要足够的卫星数量来提高讯号覆盖率,除了可以高速上网外,未来应用范围还有 5G/6G 通讯、自驾车。
全球卫星产业规模高达 2,710 亿美元
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最新报告,2020 年卫星产业营收规模达 2,710 亿美元。卫星产业又包含卫星服务、地面设备、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这四项产业子类别,2020 年卫星服务产值达 1,178 亿美元(44%),地面设备约为 1,353 亿美元(50%),两项合计约 94%产值,为卫星产业的主要营收来源。
卫星制造、发射服务相较之下产值较低,分别占 5%、2%。
▲ 2020 年卫星产业以卫星服务、地面设备为主。(Source:SIA)
据 SIA《2021 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SSIR)指出,即使 2020 年爆发疫情,全球航太产业仍继续成长,且商业卫星产业在发射在轨卫星的数量,以及其他经济指标皆出现创纪录的增长。
SSIR 报告提到,2020 年发射的卫星数量连续创三年新高,是前一年发射数量三倍多。截至去年底,围绕地球的卫星总数增加 37%,2019 年为 17%,共计 3,371 颗卫星。报告也指出,即使出现破纪录或关键的成长指标,但疫情仍影响全年的卫星服务用户,所以 2020 年一部分卫星产业的营收有受到影响。
太空经济研调公司 Euroconsult 预测,由于资料服务和使用者终端需求扩大,提供主要的成长机会,预计 2030 年价值将增加一倍,达到 75 亿美元;2021 年至 2030 年的累计市值为 670 亿美元。
台湾花 30 年准备太空产业,时机已经成熟
台湾发展太空产业,听起来似乎遥不可及,但科技部实际上从 1991 年起开始布局,提出“太空科技长程发展计划”,以卫星为发展主轴,陆续执行第一期、第二期研究及福尔摩沙卫星计划,到 2019 年进入第三期拟定计划。
国家太空中心宣布,透过第三期国家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自 2019 年起至 2028 年止 10 年投入 251 亿元,台湾将自主开发 10 颗卫星,包括 6 枚先导型高分辨率光学遥测卫星、2 枚超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及 2 枚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打造台湾卫星制造国家队,建立卫星产业供应链,发展台湾的太空产业。
除此之外,立法院 5 月通过“太空发展法”,成为台湾第一部国家太空法案,后续由专责法人推动太空发展相关事务。科技部长吴政忠曾接受过中央社专访,表示低轨卫星通讯是未来 10 年蓬勃发展的产业,认为“台湾绝不能错过这班车”。
“地面商机”高达 81 亿,台湾厂商纷抢进
此外,根据金属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台湾约有 80 多家太空产业相关厂商,2019 年“直接”与卫星产业相关产值约为 81 亿元,以地面设备(80%)、卫星制造(19%)及发射服务(1%)三大领域为主,其中地面设备及卫星制造占总产值近 99%,卫星发射领域则相对薄弱。
若是加上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与相关衍生的加值服务及应用,2019 年太空总产值约 1,138 亿元,共有 898 家业者;2020 年总产值预估高达 3,692 亿元新台币;若单就国内太空的直接产值,为 92 亿元,地面设备有 81 亿、卫星制造有 10 亿,共占 95%,发射制造中介服务仅 1 亿元。
综观国内、国外的经济发展,“地面商机”才是太空产业的最主要获利来源,也是台湾太空计划中最该发展的方向。
目前台湾业者大都提供地面设备零组件,例如天线、通讯模组、电源供应器、相关线材等,像台扬、启碁、金宝、昇达科、同欣电、公准、稳懋、群电、台光电、华通等 10 家台厂打入 Starlink 供应链,另外像事欣科、辉腾、系统电、昇贸等共 18 家台厂也是低轨卫星供应商,有望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