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都会对伤害他人感到难过,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人类独有的“道德情操”,动物则更加自私,只会关心自己和后代而并非其他同类,但在荷兰科学家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推翻了这种说法──至少在老鼠身上,它们也会竭力避免伤害同伴。
人本能性的会厌恶去伤害他人,这种“伤害厌恶”(harm aversion)被视为是正常道德发展的关键,但因为目前对成因知之甚少,对于不具备伤害厌恶感受、能够伤害他人不感难过的反社会人格者也无从提供有效治疗方法。
但在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NIN)针对老鼠的最新研究中,科学家可能已经找到与伤害厌恶的生理机制,未来或许将能开发工具来协助缺乏伤害厌恶的患者感同身受。
在刊载于《Current Biology》的新论文中,NIN 团队先是在笼子中设置了两个按钮,让老鼠可以按下按钮来接收蔗糖颗粒,随着时间过去,老鼠会逐渐倾向一颗按钮来获取糖球,接着研究人员再会重新布线,让按下该按钮时会给隔壁老鼠的地板带来电击刺激。
研究人员发现,当受试老鼠听见邻居因电流发出尖叫声,会逐渐开始减少按下偏爱按钮的次数,逐渐转往另一无害的按钮。
无论邻居是曾经共享笼子还是完全陌生的对象、无论受试老鼠的性别,它们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即使将原本按钮的糖粒奖励加倍也是相同,就像普通人类一样,老鼠似乎本能性避免去对同类造成伤害。
透过 fMRI 对一般人进行扫描,科学家得知当人对同伴的痛苦感同身受时,大脑半球间的前扣带皮层(ACC)便会发亮,而老鼠大脑的同样区域中存在着情绪镜像神经元,这种神经元会将目击的疼痛映射到自己身上,透过注射局部麻醉剂降低老鼠该区域的大脑活动,团队观察到大鼠停止了避免伤害另一只同伴的举动,开始选择要糖果的按钮。
研究资深作者 Valeria Gazzola 认为,了解到人类和大鼠使用相同大脑区域来防止对他人的伤害,这项发现是十分惊人的,“这显示阻止我们伤害人类同胞的道德动机在进化上是古老的,这深深扎根于我们大脑的生理之中,也与其他动物共享。”
但这是否意味着老鼠关心其他老鼠的福利? NIN 小组负责人Christian Keysers 教授认为,就像人类善举背后的动机一样,这个问题很难得出答案。
“也许一只老鼠停止按下‘伤害’按钮只是因为不想听到另一只老鼠的尖叫,就像我们不喜欢在长程航班上听到哭泣的婴儿一样,当然也可能它们这样做是因为真的为邻居感到难过。”
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值得开心的是,在确认共同机制后,科学家现在可以运用脑科学的所有强大工具探索如何加强伤害厌恶,或许有一天能教会一些人“感同身受”。
- Rats avoid hurting other rats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