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权同盟(ACLU)最近 Diss 了亚马逊一次。事情的起因是,亚马逊收购的智慧家居公司 Ring 申请了一个专利,根据外媒 CNET 报导,这个专利描绘支援脸部辨识的智慧门铃装置,看起来没什么,但让人震惊的是,设计可辨识路人的样貌,并透过网络把照片和辨识结果发送给执法机关,这下子让大家有点慌了。
根据报导,Ring 的门铃目前不会使用脸部辨识软件检测特定人士。而亚马逊的对手、Google 的 Nest Hello 视讯门铃则已具备脸部辨识来检测朋友和亲戚,但不会与警察等执法部门联系。
美国民权同盟在 12 日详细解释了这门铃的运作机制及背后让人恐慌的原因,这项专利引发强烈的抗议,包括亚马逊股东和员工、国会议员。
亚马逊一直致力于让科技融入生活,但是如何让两者正确结合,帮助生活而不是侵犯生活,是亚马逊一直做得不够好而受诟病的部分,比如之前亚马逊推出的“Amazon Key”服务,意在提供全新的“送货上门”机制。
这套机制类似智慧锁的临时密码,会和亚马逊的物流捆绑,所以要正常使用还需额外安装一套 250 美元的亚马逊智慧锁。具体的保安措施是采用视讯防止快递有违法行为,尽管有视讯监控,但这项服务后来还是被质疑安全性和隐私问题,且的确有部分快递员试图骗过镜头。
相比这项服务,显然 Ring 这专利更过分,因为这已不是个人隐私的问题,而是直接侵犯大众隐私。目前亚马逊对这则消息暂时没有回应,但告诉华盛顿邮报,亚马逊会定期提交具潜在技术前瞻性的专利申请。发言人补充说,专利申请不一定反映发展计划。
智慧家居的头部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事件主角的 Ring 是亚马逊在今年 3 月花 10 亿美元收购的智慧家居设备制造商,2017 年 6 月时已有 100 万名用户,当时 Ring 的 CEO 杰米·西米诺夫(Jamie Siminoff)还信心满满地认为,能在智慧家居的竞争浪潮生存下去,但第二年公司就卖给了亚马逊。
(Source:Blink)
当然 Ring 并不是唯一一家被亚马逊收购的安防监控设备公司,去年底亚马逊还收购了 Blink,同样是家用安防智慧设备公司,只不过 Blink 更加专注镜头。
显然,智慧家居领域正受到头部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多资源向大公司流动,以亚马逊和 Google 为首的智慧家庭战争,使原本能独立生存的小公司开始频繁被收购或挤压到生存空间。
(Source:达志影像)
目前智慧家居的主战场仍然是智慧音箱,Amazon Echo 和 Google 的智慧音箱产品正在家庭智慧中枢展开激烈竞争,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Strategy Analytics 的“2018 年第三季全球智慧音箱市场报告”,今年 Q3 全球智慧音箱出货量与同期相比增长 197 %,达 2,270 万台,创下历史新高。
亚马逊目前仍是市占率第一名,但具体市占率已下降至 31.6%,Google 则以 22.7% 紧跟亚马逊,之后是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其中阿里巴巴和小米今年都有惊人增长。
中国品牌加入这场战争后,智慧家居的混战看来会更有意思了。
(本文由 爱范儿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Ring)
延伸阅读:
- Amazon Key 送货服务遭破解,控制监控相机后就可大方进入
- 亚马逊 10 亿美元收购智慧门铃制造商 Ring,未因 Amazon Key 安全漏洞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