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GGAMen游戏资讯




产能吃紧后,芯片设计业者怎么因应?

2025-01-09 207


8 吋晶圆产能吃紧,使供应链出现缺料的风险,对上游 IC 设计厂商来说更是一大考验,加上投片于 8 吋晶圆厂的产品为数众多,包含 MCU、触控芯片、电源管理芯片、面板驱动芯片、指纹辨识芯片等都囊括在内,几乎所有消费性电子产品都可以看到 8 吋晶圆的影子。加上封测厂也吃紧,使得 IC 设计厂商好煎熬。依照过去的惯例,第 4 季就会谈妥隔年度的产能量、价,到底现在谈得如何?IC 设计厂商又该怎么因应呢?

量与价都不利,能否转嫁是关键

“现在就是卖方市场,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IC 设计厂商高层坦言。今年至今 8 吋晶圆需求明显增加,逐步出现吃紧的态势,甚至今年第 4 季比起第 3 季还来得更紧。

据了解,目前几乎所有产能量来说,代工厂只能给到今年的 9 成量,价格则是涨 1~2 成不等,并且将在明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

以 MCU 大厂盛群为例,公司表示,明年既有的代工伙伴只给 9 成又涨价的情况之下,确实得一一检视过去毛利率较低的产品,是否有空间转嫁给客户,但半导体产业相当依赖客户关系的维持,这样确实造成很大的影响性。

因此,涨价的趋势之下,使得不少 IC 设计厂商与客户持续沟通,希望在年底仅剩下的这 2 个月之内,谈出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结果,否则恐怕对于明年第 1 季的毛利率造成隐忧。

产能不够因应一:新增台系伙伴,先拿到量再说

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为台湾芯片设计业者主要的投片厂,由于价格、产量的考量,因此这几年往往是大厂依赖台积电、中小型厂商则与联电、世界先进绑好绑紧,中国代工厂往往是做为备援投手的角色。

受到中美关系不确定因素增加下,中芯近似成为下一个华为,使得不少中国芯片设计业者开始转往台厂投片,以分散产业的风险,这也使得代工厂好挤好满,压缩到台湾芯片设计业者的产能空间。

因此,多数芯片设计业者开始寻求更多供应商来因应挑战,像是义隆过去多数投片于联电,但从今年新增投片台积电,11 月开始出货,第 3 家代工厂也将在明年下半年开始供货,应用于指纹辨识、LTDDI(带笔功能的驱动暨触控芯片)等,因此积极拓展伙伴之下,使得义隆明年整体产量总量,有机会较今年增加 2 成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台积电由于长年专注在先进制程发展,因此对于 8 吋并没有积极调涨价格,反而是联电最大涨价幅度有 2 成以上,让过去长期面对中国杀价压力的状况,回到一个健康的水准。

事实上,就上游来看,多数投片台积电的都属于规模较大的芯片设计厂商,因此也有更多研发资源投入在先进制程的产品,而成熟制程多是既有产品的稳定投片,并非发展主力,因此,部分成熟产品也逐步选择不继续固守,挪移出的空间,中小型且较具发展性的厂商就有机会抢下。

产能不够因应二:新增中系伙伴,双供应链两个世界

事实上,也有厂商逆势操作,当中国芯片设计业者逃来台湾之时,将部分的产品投片中国代工厂,不但好协调,更能直供当地供应链,虽然较具有风险,但确实价、量都更具成本优势。

这样的举动也显现出,中国、非中国供应链已成为两个平行世界,中国生产制造供给中国市场,非中国生产制造则供应台湾、海外市场,这样的态势也从电子下游组装厂延伸到芯片设计厂商,逐渐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找台系、中系伙伴可以取得较大的产能,但也有相对容易也省成本的方式,就是透过既有代工厂转厂,业者透露,代工厂会协调、辅导转厂,毕竟他们很多厂、很多产线,借由转厂进行产线的调节,多多少少可以挤出来一些产能。

产能不够因应三:转 12 吋是良解?

于是,在只拿到今年产能 9 成的情况之下,芯片设计业者该怎么因应成了明年营运的重要关键。

中低阶消费性产品多投片于 8 吋晶圆代工厂,这也是中国以具有量大、竞争力的区块,因此对于芯片设计业者来说,受到成本的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压力之下,如何控管成本是面对杀价的唯一途径,也相当熟悉。像是如何在 8 吋厂里,逐步改变制程别,推出新产品、成本结构更好的产品,以平衡杀价、维持毛利率表现。

但是目前 8 吋都好紧,怎么转也转不出更大的空间。那么转 12 吋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吗?大多数的厂商给的答案都是“当然不会”。

对于大型芯片设计业者来说,由于具有经济规模,投片 12 吋光罩成本容易摊提,因此已经是常态,像是联发科、联咏、瑞昱等。但对于中小型厂商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光罩的成本实在高,一个光罩就要上千万,要摊提多久才能开始获利?这在成熟消费性芯片当中,并不合乎成本考量。

但产业趋势往整合度高、高效能的方向,因此像是 TDDI 整合了驱动芯片、触控芯片,让过去 2 颗投片 8 吋的芯片变成 1 颗投片 12 吋的芯片,因此也让像是联咏、敦泰等厂商被推著往前走。

除此之外,在中国芯片设计业者崛起的这几年,确实有不少台厂开始思考转型,逐步往高阶产品做研发,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产品投片于 12 吋,像是在 MCU 产业上,松翰的多媒体影音芯片,或是盛群蓝牙产品等,因此这时候就是检验的时刻了。

从需求面来说,到明年上半年确实有许多应用仍维持强劲成长,像是 PC 市场受到 Chromebook 持续带动,但其余仍有部分隐忧,像是 MCU 在防疫产品需求之后能否仍具动能,或是华为退出市场之后,其他中系品牌是否补足等问题,都是明年要观察的重点。

整体来说,由于 8 吋技术成熟,因此过去代工厂与芯片设计厂商合作时间很长、很稳固,但这次的吃紧就是一次试金石,患难见真情,但现实总是残酷,无能为力之下的调涨与缩量,让芯片设计厂商必须持续努力协调产能、了解客户需求量到底有多少,才能暨满足客户需求,又不至于有堆积库存的问题,以维持市场竞争力。

(本文由 MoneyDJ新闻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shutterstock)

延伸阅读:

  • 8 吋喊涨?晶圆代工三雄不同调
2020-11-07 05:02: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