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20190312/86835a0ba084b5649fecfb703facd67f.jpg)
据外媒 The Verge 报导:微软日前宣布,将停产基于 Windows RT 操作系统的 Surface 2 平板电脑。同时停止 Surface RT 与 Surface 2 升级 Windows 10 计划。这一决定彻底宣告了 Surface RT 平板电脑和 Windows RT 系统的终结。对于系出名门的 Windows RT 而言,短短两年多的产品周期实在是显得难堪。其实除了短命的 Windows RT 之外,微软这样的巨人还玩砸过别的产品。
一:平板类
2012 年 6 月正式推出的 Surface RT 平板是微软在 PC 与平板产品之间的一次有趣尝试,同时也是其全新操作系统 Windows RT 的第一次问世。这款产品的推出背景不言而喻,一方面苹果的 iPad 在平板类产品中一家独大,无论是产品销量还是利润情况都处于野蛮的增长期间;另一方面 Google 阵营的 Android 平板因为体验不佳市场表现乏善可陈,其他对手诸如黑莓的 Playbook 和惠普的 Touchpad 因为生态链匮乏同样成绩一般。与此同时平板市场的增长率已经明显超过微软擅长的 PC 市场,微软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嗅到了商机,因此果断选择切入平板市场。
实际上 Surface RT 并不是微软第一次在平板领域的尝试。早在 2002 年,Windows XP 系统风头正劲的同时,由时仍微软老大盖茨亲自演示了一款搭载 Windows XP 系统的平板电脑-TabletPC。不过由于当时的硬件条件限制,加上 Windows XP 系统本身对触控操作的不友好,导致这一款产品始终停留在概念阶段。
到了 2005 年,微软推出首款支持触控操作的 Windows 系统,不过苦命的是由于硬件的发展限制和市场的接受程度,这款产品同样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绩。 到了 Windows 7 时代,微软也曾带领厂商生产 Windows 7 平板,和桌面端称霸全球的成绩相比 Windows 7 平板产品的市场成绩可谓不提也罢。
![](/pic/20190312/3ca9b47523e98087af4c9ca8cc3dfed4.jpg)
十年后的 2012 年,微软的平板梦再一次成真,推出了搭载 Windows RT 系统的 Surface RT 平板。这一次微软显然将硬件发展条件和市场接受程度做了深入的考量,选择 ARM 架构的英伟达(Nvidia)作为芯片合作伙伴,而不是 X86 架构的老伙伴 Intel。针对消费者已经养成的触控操作习惯,这一次推出的平板产品实现了全面的触控操作,其主打的 Metro 界面令消费者耳目一新。
![](/pic/20190312/85ff195e1b3fbd9ff828dab4624ed690.jpg)
奈何一山不容二虎,除了在平板市场占据绝大多数占比的 iPad 之外,消费者对于其他平板并不感兴趣。Surface RT 也因为系统限制,不管是办公方面还是日常娱乐方面都欲振乏力。因为架构限制,Surface RT 只能执行 Windows RT 系统,因此与大量基于 X86 架构的软件绝缘,而本身所支援的软件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待加强。加之同门对手 Surface Pro 的存在,相比较 Surface Pro 所运行的完整版 Windows 8 系统,Surface RT 和 Windows RT 的存在更显尴尬,这种不伦不类的定位是其早早走向衰亡的内部原因。
其实在微软内部认为推出平板产品是正确的选择,盖茨曾提及:“我实际上认为‘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一方面,在代加工厂领域我们拥有很好的生态链;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展示一些自有品牌的代表作品。而平板电脑最终是会替代传统 PC 的。”不过从 Windows XP 平板产品、Windows7 平板产品和 Windows RT 平板产品的几次尝试来看,究竟选择何种类型的平板产品是更值得微软去思考的问题。
二:手机类
在微软的手机史上虽然有 Windows CE 和 Windows Mobile 这种超神般产品的存在,但也同样存在着不堪回首的经历。其中微软自主推出的 Kin 系列便是首当其冲。
Kin 系列手机于 2010 年 5 月正式上市,其中有 Kin one 和 Kin tow 两款设备,由美国电信公司 Version 独家售卖,两年合约价折算一成人民币仅 340 元和 680 元(约合台币 170,00 元和 34,000 元)。这两款设备均为滑盖 QWERTY 键盘加触摸屏幕组成,分别为 500 万和 800万的相机在当时也算是先进,同时支援 Wi-Fi 与 3G 连接。其中最大的卖点是 Kin 系列中采用 Kin Studio 网络备份,在当时便引入了云端计算的概念。
![](/pic/20190312/d4262ff60566c65ef92d67dc1a37d45a.jpg)
同样悲剧的是在当时苹果凭借 iPhone 跃居为手机界大佬,而 Google 阵营通过 Android 系统携手 HTC、三星、摩托罗拉一干厂商形成了联盟,落单的微软只能独自苦撑 Kin 系列。而实际市场表现算是彻底打醒了微软的手机梦:两款产品共售卖 2 个月,总销售量为 8,000 余部,Version 将库存的 Kin 手机全部退回给微软。相比较 5 亿美金的成本,坊间戏称每部 Kin 手机的成本是 6.25 万美金。
其实 Kin 手机的悲剧在诞生那一天便不可避免。模糊的市场定位,微软方面希望能够主打年轻人市场,但是普通的造型设计加上匮乏的应用软件支援使得少有人问津;奇怪的操作系统更是令用户提不起兴趣,Kin 所使用的系统并不是微软前提推出的 Windows Mobile 也不是后来推出的 Windows Phone 7,用微软自己的话就是:“正走在路上的 Windows Phone 7。”
除了 Kin 手机这样的硬件产品之外,微软在手机操作系统上也曾出现过玩砸了的现象。Windows Phone 7 推出之后,紧接着升级到 Windows Phone 7.5,但是由于效果仍旧不理想,微软又推出了 Windows Phone 8,但是诸多 Windows Phone 7 与 Windows Phone 7.5 用户无法实现升级,不得已推出了 Windows Phone 7.8。这样的折衷解决方案显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命苦的 Windows Phone 7.8 在失去市场耐心后,微软也不了了之。
小结:
除了本文提及的 Windows RT 系统、Surface RT 平板、Kin 手机、Windows Phone 7.8 之外,微软还玩砸过其他产品,诸如 Windows Vista、Zune 播放器。这家科技巨头在生产优秀产品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过一些不入流的产品,值得深思的是往往一个失败的硬件产品背后总有一款更为失败的软件产品,微软这种隔代精品的规律令消费者困惑不已,相信微软自身也十分尴尬。
![](/pic/20190312/1921842c026294fd01427062caba6b0f.jpg)
(本文由 雷锋网 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