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雨衣、帐篷到各种户外防水用品,目前仍多使用含有毒全氟化合物的防水涂料,有引发肿瘤生成风险。现在一个麻省理工学院团队不只创造了无毒替代涂料,防水功能甚至更甚既有技术,团队表示,连棉布、丝绸等材质都能应用。
防水织物涂料通常由含全氟(perfluorinated)支链的长链聚合物组成,但近年来多项研究陆续警告,全氟化学品分解后会于环境及人体累积造成毒害,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正在修订几十年来相关产业的标准法规,基于安全疑虑逐步淘汰含全氟化合物的应用。
据食药署官网解释,全氟化合物倾向维持不变结构残留在人体,若长期吸入含全氟烷化合物的空气或直接接触到皮肤,也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引起人体呼吸系统、免疫系统问题及导致新生儿缺陷。
在制程方面,目前的防水涂料必须先将织物浸入液体再干燥处理,这做法会堵塞织物所有孔隙导致织物“不能呼吸”,所以传统上需要第二个制造步骤,让空气吹过织物以重新打开孔隙。
此外,目前市面多数防水织物实际上只采取阻挡水的“防御”对策,而不是将水反弹,如果你在大雨中站久了,水终究会通过织物,最后防水外套没湿,但里衣湿得一塌糊涂。
麻省理工学院(MIT)机械工程学副教授 Kripa Varanasi 团队现在带来了有异于传统防水涂料的替代品,采用本身已具备一些疏水性(hydrophobic)的短链聚合物,再利用一种新颖的化学处理技术“起始化学气相沉积”(initiat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iCVD)增强疏水性,不仅无毒无害,防水功能也变更好,连棉布、丝绸材质的衣料都能应用,真正达到反弹水的功能。
▲ 左为覆上新涂料的织物表面,右为未处理过的织物表面。
起始化学气相沉积法(initiat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iCVD)由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教授凯伦‧格莱森(Karen Gleason)提出,是一种用来沉积特定聚合物薄膜而无需任何液体介质的新颖技术。iCVD 可产生非常薄且均匀的涂层,遵循着纤维轮廓而不会导致任何孔隙堵塞,因此不需要经过传统第二道处理阶段。
不过该团队增加一个称为喷砂法(sandblasting)的额外步骤,进一步提高防水性。研究人员已在实验室针对新型涂料织物进行各种防泼实验,包括工业用标准雨水测试、咖啡、番茄酱、氢氧化钠溶液等各种流体泼洒,实验结果显示,无论哪种液体,披上新防水涂料的织物都不欢迎它们。
首图中右上为酱油滴(黑)、中间为咖啡滴(棕)、左上为盐酸滴、右下为碱性氢氧化钠滴,其余则为水滴。
此外,这些织物反复洗涤后也没有发生严重涂料降解情形,甚至通过严格磨损测试,磨 1 万次后涂料也没损坏;也许最厉害的是──等到布料纤维都磨坏了,涂料还是没事。
Kripa Varanasi 说,新涂料不只适用各种类型织物,比如棉布、尼龙、亚麻布、丝绸等,连一些非织物材料如纸张也都有应用潜力,他们的研究已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
- Let it rain! New coatings make natural fabrics waterproof
- New ‘non-toxic’ coating makes natural fabrics waterproof
(首图来源:麻省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