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运的争议跑到大家都爱查阅的维基百科上。PTT 八卦板有人反应(#1JEJb8RF (Gossiping) [ptt.cc] [爆卦] 维基的黄国昌老师资?)此次学运要角黄国昌的维基百科条目变 404 错误。其他网友推文表示其他与太阳花学运相关的条目也是 404,甚至连几年前的野草莓学运的维基页面也出现 404 错误。
到底学运相关维基条目出现 404 是怎么回事呢?八卦板网友有人看了源代码发现内容仍在。而维基板上维基人的调查是结果发现是相当恶劣的模版破坏(#1JEK56RX (Wikipedia) [ptt.cc] Fw: [爆卦] 维基的黄国昌老?),恶意破坏者破坏太阳花学运和台湾社会运动模版,使得使用这些模板的维基条目受到影响。至于为何会出现 404 页面,则是这些存心破坏的新注册用户制作假的 404 错误网页误导,用维基百科的 404 页面图档,整个遮住维基条目本文。看维基页面的源代码,内文仍在。
▲ 与此次学运相关的条目出现 404 画面,实际上是被大图遮住。图片来源为 Google 库存页档
▲ 维基百科的内容被大图档整个挡住,红色框指出维基百科页面侧边栏及置顶栏实际的位置
▲ 真正的 404 页面图档维基媒体基金会的 LOGO 应该偏中间。图片来源:By D2513850 (Own work) [CC-BY-SA-3.0, GPL or LGPL], via Wikimedia Commons
学运各方势力争夺诠释权,也打到号称自由开放,中立观点的维基百科上。由于维基百科开放共编的特性,很容易修改,但别忘了容易修改也意味别人看到错误或者怪怪处也可以很快修改。如果存心搞破坏,其实很容易被识破。但这次透过模版破坏来让人看不到条目,则是比较高竿的破坏方式。
▲ 维基百科条目最下面有时候会有模版,摆放跟该条目一系列相关的连结,方便查阅者。太阳花学运条目就有太阳花学运模版以及台湾学生运动模版
学运刚开始时,就有人用内容有误的报导来当来源写入维基百科,引用内容有误的新闻报导,或者是查证后容易反驳的资料当文献来源,将学运人士加上政党相关经历,把学运相关人士抹上政党色彩。一旦学运人士被抺上政党色彩,往往诉求什么就不会被倾听。最初恶意破坏者并未注册账号,在未登入情形下加入不实内容,后来临时注册账号加入不实内容抹黑。虽然,但在很多人监看情形下,维基百科的社群机制很快就将恶意抹黑内容找出来并且改正。
维基百科的独立运作
维基百科成为人们快速查阅资讯的网站,其地位造成有心人会想从中影响舆论。通常维基百科的特性是事后记载事情,不是直接参与事件。但如果事件延续很久持续发展,牵涉到事件中的人物会想到维基百科,有恶意意图甚至对自身叙述漂白。编写维基需有中立观点,内文叙述需有来源,一旦出现脱序的编辑行为,会由维基社群的机制修正。恶意删改及恶搞往往是白费功夫。
维基百科使用“vandalism”来称呼破坏,缘自欧洲中古时代入侵罗马大肆破坏文明的汪达尔人形像。拿汪达尔入侵相比维基上破坏式编辑其实挺贴切的,汪达尔造成当时欧洲文明中心的罗马惨遭蹂躏,怀有恶意之徒也威胁维基百科信奉的价值。
▲ 汪达尔人劫掠罗马,对欧洲文明造成浩劫。图片来源:Karl Briullov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不只是恶搞维基百科而是战争
使用免洗账号在网络上兴风做浪搞破坏,抓不胜抓。这次维基百科被破坏的事件,既然针对模版,而且懂一点维基语法。假如是反学运势力,像是与学运方站在对立面,像是中共旗下的网工,国民党动员俗称党工,懂网络的人帮忙漂白以及抹黑对手。另外有传闻政治公关介入操盘网络舆论,也许这次在维基百科上的恶意破坏是他们搞得鬼。在此呼吁维基管理员,以及有权限查询注册用户使用 IP 的管理员,针对恶意攻击维基百科的势力展开调查。让维基百科能在各方势力环伺下,能够维护中立观点以及有可供查证的文献支持的百科全书。
到了今天 (4/2) 中午,又出现类似手法破坏洪仲丘事件和太阳花学运条目,受害条目变成一片空白。只要用到中华民国历史事件模版的条目,就会受到影响,变成一片空白。
▲ 4/2 日中午太阳花学运以及洪仲丘事件条目又遭到破坏,这次是变成一片空白。现已修复
事件危机下处理危机的维基百科
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时,维基百科上相关条目的编辑次数及增修次数会增加。洪冲丘事件时除了事件本身外,牵涉到国军的不明死亡事件像是张馨匀事件、成功岭替代役男姚泰源等事件也一一被写成维基条目,相关的军中死亡争议数量够多集结写成模版了。
▲ 维基百科上的国军在台湾涉及刑事争议之案件模版
但有时候事件造成的大量负面情绪,却造成反效果,发泄到维基百科上,出现谩骂及恶搞内容。马英九总统的鹿茸事件,使得原先内容不多的鹿茸条目充斥马氏定义,以及嘲讽总统的内容。在鹿茸条目本身没详细介绍鹿茸的情形下,一个总统的口误,以及其他情绪性修改内容当然下场就是被退回。
封面图片来源:By Kasuga (Own work) [GFDL, CC-BY-SA-3.0 or CC-BY-SA-2.5-2.0-1.0],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