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GGAMen游戏资讯




亚马逊仓库的“小革命”:服务好机器人,才能让人类更安全

2024-11-01 214

70 多年前,科幻小说家艾西莫夫在科幻小说里,为高等智慧机器人设定了 3 个规则。

  • 第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伤害;
  • 第二,除非违背第一法则,否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指令;
  • 第三,除非违背第一或第二法则,否则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有很多可推敲的地方,但符合人类对未来的期许: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人类共处时,人占据不容置疑的主宰地位。

不过,在机器人大量应用的工业领域,却出现和这种想法背道而驰的现象。

亚马逊给仓库员工“机器人科技背心”,帮机器人辨识人类

2012 年,亚马逊以 7.75 亿美元收购 Kiva System 公司,后者以做仓储机器人闻名。Kiva System 后更名为 Amazon Robotics

2014 年,亚马逊开始在仓库全面应用 Kiva 机器人,提高物流处理速度。

Kiva 和我们印象中的机器人不太一样,它像一个放大版冰壶,顶部有可顶起货架的托盘,底部靠轮子运动。

这看起来不起眼的机器人却有巨大的能量,Kiva 依靠电力驱动,可抬起最多重 3,000 磅(约 1.3 吨)的货架,并根据远端指令在仓库移动,把目标货架从仓库搬到员工处理区,由工人拿下包裹,完成最后的拣选、二次分拣、打包检查等工作。之后,Kiva 机器人会把空货架移回原位。电池电量过低时,Kiva 还会自动回到充电位充电。

▲ 在仓库工作的 Kiva 机器人。(Source:达志影像)

亚马逊有世界最大的仓储,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 2017 年底,亚马逊的仓储和资料中心面积接近 2 亿平方英尺(约 1,858 万平方米)。

Kiva 机器人也用到各大转运中心,目前亚马逊仓库有超过 10 万台 Kiva。它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工蚁,在仓库中不停走来走去,搬运货物。

如何让“工蚁”不在搬运货架时相撞,是 Kiva System 的核心技术之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是唯一能把复杂硬件和软件整合至机器人的公司。

但是,如何让 Kiva 机器人和人类员工合作,就是新问题了。

Kiva 搬运货物时,会出现机器人突然当机或包裹从货架掉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人类员工来帮忙。但周围尚在工作的上百台 Kiva 对人类是巨大的威胁。

以前机器人出现故障需要人工协助时,工程师会划出“出事区域”,并将这块区域设为机器人行进路线的禁区,之后,工作人员才能进场处理问题。

最近,亚马逊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发给仓库员工“机器人科技背心”(Robotic Tech Vest),背心有可供机器人辨识的感测器,穿上后,仓储员工就能被 Kiva 机器人辨识了。

(Source:TechCrunch)

穿上机器人科技背心后,工作人员可随时进场,Kiva 机器人在很远的地方就可辨识人类,并立即更新行进路线,避开工作人员。

亚马逊表示,过去一年,机器人科技背心已引入 25 个城市,应用“非常成功”。

怎样让机器人和人类合作?以机器人为中心

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吗?

除了 Kiva,亚马逊还有装设机器手臂,根据指令从货架拿取商品,放进箱子,再放上输送带。另一端,负责打包的机器手臂将这些商品装进纸盒打包,准备寄出。目前,机器手臂还只能拣取标准大小的盒子。

(Source:Flickr/JBLM PAO CC BY 2.0)

机器人可不眠不休工作,且保持 99% 以上的准确率。亚马逊仓库许多环节得以自动化。大规模应用机器人后,亚马逊开始面对蓝领工人和政府表示机器人抢了人类工作的担忧。

Amazon Robotics 首席技术专家 Tye Brady 回答过这个问题:

机器人会不会代替人类?不会。越使用机器人,就会有越多工作创造出来。因机器人不会做机器人,人类设计、制造、应用、帮助它们,最重要的是,人和机器人合作带来更多增长,而增长就意味着有新工作。

从目前状况来看,Brady 并不是掩饰真相。据《纽约时报》报导,截至 2017 年,自从引进 Kiva 机器人,亚马逊美国仓库增加了 8 万名员工,总仓储员工超过 12.5 万。亚马逊还说会继续招人。

以前分拣商品的员工,经过培训成了机器人的监督员和“保姆”。每位员工同时管理多台机器人,他们要保证机器人有东西可搬,并在机器人故障时修理。

(Source:Flickr/Scott Lewis CC BY 2.0)

人类和机器人成了合作关系,过程如何保证人类安全,就成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需求。

2018 12 月,亚马逊仓库发生一起严重事故,一台机器人刺穿一罐掉落的驱熊喷雾,放出大量浓缩辣椒素,直接导致附近工人呼吸困难。这起事故让 24 名员工送医,其中一人伤势严重。

亚马逊当时遭遇尖锐的批评。如何让机器人与人类和平共处,尤其是保护人类的安全,也在这次事故后重新讨论。

目前,关于机器人安全性的研究主要有 3 个方向:第一,降低机器人的刚度,使机器人有柔软性,能有效降低机器人和人意外碰撞时的伤害度;第二,让机器人具备准确、快速的环境判断及反应能力,主要做法是为机器人增加更多感测器,并编写更智慧的控制算法;第三,智慧化的柔顺控制系统,即进一步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达成精确的刚度及互动力控制。

▲ 制造整合感测器的“软”机器人是巨大的挑战。(Source:Ryan L. Truby / Harvard University)

驱熊喷雾事件后,WIRED 爆料,这并不是亚马逊机器人第一次出意外。至少 2015 2018 年稍早,亚马逊工厂就发生过类似事情。

对已大规模应用机器人的亚马逊来说,如何以低成本、操作顺畅的方法,保证人机合作时人类员工的安全,是更值得考虑的事。

目前主流的研究靠材料科学、感测器的进步,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的跨越式发展。而亚马逊让人类员工穿戴含感测器的装备,可能带来新思路:协调机器人和人的行动时,还是可以机器人为主导。

(本文由 爱范儿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Flickr/Álvaro Ibáñez CC BY 2.0)

2019-03-10 21:31: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游戏头条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