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利用饲料训练老鼠驾驶小车的科学家表示,这项学习任务让这些小啮齿动物降低压力,此研究发现可能有助于未来开发出心理疾病的崭新非药物疗法。
里契蒙大学(University of Richmond)的研究报告资深作者蓝柏特(Kelly Lambert)23 日告诉法新社,这项研究不只提升科学家对老鼠大脑精细程度的了解,有朝一日还可能协助开发出心理疾病的崭新非药物疗法。
蓝柏特表示,她长久以来一直对神经可塑性深感兴趣,想知道大脑回应经验及挑战会如何改变,特别想研究在实验室跟在更自然“丰富”环境饲养老鼠的表现差异。
她与同事改造机械车元件,加上透明塑胶食物罐做成的驾驶舱及铝制底盘,再用铜线横穿过车厢前面,形成左、中、右 3 条杆。老鼠踏上铝制底盘并触碰铜线后,会完成电流回路,车子就会按照老鼠选择的方向移动。
实验组两相对照,让研究人员很惊讶
研究小组在几个月时间内,训练 17 只老鼠在 150 公分长、60 公分宽的压克力箱中驾车,让研究人员确定的确能够教导老鼠驾车往前进,也能教导它们更复杂的驾驶模式。
如同她所预期,蓝柏特发现,在“丰富环境”饲养的老鼠,表现得比实验室对照老鼠要好得多,但令她惊讶的是“表现好太多”。
研究人员在实验后采集这些老鼠的排泄物,检测内含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以及抗压荷尔蒙“脱氢异雄固酮”(DHEA)。所有接受训练老鼠的抗压荷尔蒙浓度较高,代表它们呈现更放松状态,可能跟学会新技能的满足程度有关,这种感觉类似人类的“自我效能”与“意志力”。
为心理疾病患者打开崭新治疗途径
而且,相较于搭乘人类操控小车的乘客老鼠,会自己驾车的老鼠抗压荷尔蒙浓度更高,意味它们比较没有压力。
蓝柏特的最大收获是,这项研究可能为心理疾病患者打开崭新治疗途径。她说:“思觉失调症与忧郁症无法治愈,我们落后了,需要赶上,而我认为,我们必须检视不同动物模式以及不同种类任务,并真正重视行为可以改变人体神经化学。”
(译者:侯文婷;首图来源:里契盟大学)
延伸阅读:
- 保持充足睡眠,才能让“大脑园丁”微胶细胞好好工作
- 巴西研究:兹卡病毒也导致成人神经损伤
- 饿死癌细胞,老鼠饮食限制证实有助癌症治疗
- 人工智能、虚拟实境、心理治疗加在一起,有没有搞头?
- 不少你所熟知的心理学理论,可能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