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GGAMen游戏资讯




“看见”大脑记忆的生成──超解析 3D 层光定位显微镜

2024-12-25 208


中研院江安世院士、应用科学研究中心陈壁彰助研究员,共同开发了“透化层光定位显微镜”,一次解构果蝇全脑的多巴胺神经网络,并可“看见”记忆蛋白在特定神经细胞突触上的新生,此新技术可望揭开大脑记忆机制的神秘面纱。研究论文已于 2019 年 10 月 18 日刊登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丝情绪起伏,都是由千丝万缕的神经网络,以及大量讯息传递的化学分子交错作用的结果。早期心理学家要解析人类的大脑意识活动,必须对照研究对象的梦境和生活史。然而,大多数人一起床梦境就忘掉八成,还要将梦境和更久远的童年记忆连系起来,说佛洛伊德有多心累都不为过。

如今神经科学家有萤光蛋白与基因工程等工具在手,可先给予模式生物(如果蝇)特定刺激,然后用萤光定位脑内参与活动的生化分子(如某些与记忆有关的蛋白质分子),了解刺激前后分子如何重新分布,以此推测它们在脑部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BUT!因为可见光无法穿透较厚的组织,过去研究者只能将脑组织切成薄片,才能用显微镜观察。但切片会破坏大脑的整体性,无法忠实呈现完整的神经结构。

中研院院士、国立清华大学脑科学研究中心江安世,以及中研院应用科学研究中心助研究员陈壁彰,合作研发出可透视果蝇全脑的超解析 3D 层光定位显微镜,并利用化学方法把果蝇大脑变“透明”、可见光能通过,终于得以窥见果蝇脑部深处被萤光标定的单分子神经,借此建构果蝇全脑神经网络地图。2019 年团队借着这项技术,“看见”记忆蛋白在大脑深处特定神经细胞突触上的新生,初步揭开大脑记忆的神秘面纱。

精彩故事,是这么开始的……

分辨率、广度,统统都要

先来说说传统显微镜的问题!传统光学显微术能够解析的最小距离,大约 250 奈米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发光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于这个极限,因为光波的绕射特性会使分子影像变得模糊。这个鉴别距离极限,定义了光学成像的“分辨率”。

传统光学显微术的“绕射极限”,硬生生地限制了科学家一窥脑部全貌的梦想。

大脑神经突触的大小约在 20 到 40 奈米之间,与脑部分子活动相关的神经结构尺度也在数十奈米。可想而知,运用传统“粗线条”的光学显微术观察大脑,一定会有“见林不见树”的问题:即使可知大致的神经走向,也无法得知细微变化。但魔鬼,就是藏在细节里啊!

另一方面,传统显微镜还有视野广度或视野大小的问题。神经突触的大小是果蝇大脑(约数百微米)的数千分之一。想要解析特定分子在大脑的分布,困难度就像用小小无人机空拍一个篮球场,还要定位篮球场上每只蚂蚁的正确位置。

但在显微镜的世界里,分辨率和视野广度本是两个极端,想要一种技术、两种满足,必须找到非比寻常的解决之道。

关关难过关关过

首先,这种显微技术必须能够定位脑神经细胞中个别分子。衡量各种超解析显微术的优势与适用范围,“单分子定位显微术”(single molecule localization microscopy)具有数十奈米等级的空间分辨率,得以鉴别相距约 20 奈米的分子,恰好符合神经生物学家对分辨率的要求,无疑是首选工具。

再者,因为神经网络遍布全脑,并非仅局限在大脑的表层,此显微术必须能看得又深又清楚,才能重建果蝇大脑完整的三维影像,提供全面而精密的分子地图。近年热议的“层光显微术”(light-sheet microscopy)可快速取得大范围样品的影像,成为不二首选。

再加上,江安世院士团队透过生物组织澄清技术,运用化学方法让果蝇脑变透明、能让可见光通过,然后以层光扫描透明大脑,辅以上述单分子定位显微术,即可在短时间内侦测大脑内的个别分子位置,称为“透化层光定位显微镜”。

▲ 中研院应用科学研究中心陈壁彰助研究员与透化层光定位显微镜。(Source:中研院秘书处)

跨领域合作,打开大脑的潘朵拉盒子

有了既定的策略,抽象的概念立刻转化为一个跨界、甚至跨国的技术整合问题。

陈壁彰助研究员与江安世院士合作,将一个由国家实验研究院仪器科技中心打造的特殊显微物镜,整合入实验室既有的扫描式贝色层光显微镜(Scanning Bessel beam light-sheet microscope),建构出针对透明化样品最佳化的超解析显微镜,并应用日本东京大学 Yasuteru Urano 团队开发的新型闪烁萤光染剂 HMSiR 标定脑内分子,让每一个参与大脑记忆生成的分子,发出清晰且明亮的光讯号。论文第一作者、现任国立清华大学生医工程与环境科学系助理教授朱丽安兴奋地说:

身为一个生物学家,使用自己建造的显微镜系统,就像打开潘朵拉的盒子,突然什么都变成可能!

因为商用显微镜大多有镜头选用、分辨率等限制,尤其层光显微镜在镜头选择上更是有诸多限制。

那么,这项新的显微镜系统,会对神经科学带来什么改革呢?首先,神经讯号的传递仰赖神经突触电位及神经传导物质的传递,想要了解大脑的活动,必须解析突触上的细微变化,如蛋白质的生成。以模式生物果蝇为例,神经突触只有几百奈米,过去只能仰赖电子显微镜。但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制备非常繁复,并需要将组织切片,无法呈现完整的神经结构,一次能看的样品范围也很小。

电子显微镜的另一个问题是“很花时间”。美国珍利亚农场研究园区(Janelia Research Campus)所做的全果蝇脑电子显微镜连续切片影像,单一个果蝇脑就需花费 16 个月拍摄完成,再经过无数的工程师进行影像处理,不利于统计分析。

透化层光定位显微镜,可在比细胞大将近一万倍的组织(如果蝇大脑),定位其中所有蛋白质分子,进行果蝇全脑的摄影。而且全脑摄影可在一天之内完成,期间仅需移动样品 4 次,大幅降低机械移动造成的误差与后续影像处理的复杂性。与传统的显微技术比较,新技术能在合理的时间内拍摄大量样品,即时提供生物学家更大的统计样本。2019 年初已初步告捷!新的显微技术一次解构果蝇全脑的多巴胺神经网络,“看见”记忆蛋白在特定神经细胞突触上的新生,可望揭开大脑记忆机制的神秘面纱。

▲ 果蝇全脑多巴胺神经多尺度图像(上),细部的神经结构(左下),以及放大展现出非常复杂、但可经由新显微术辨识的神经网络(右下)。(Source:陈壁彰)

看见记忆、解密大脑疾病

昆虫脑部的蕈状体分布了一种囊泡单胺运转蛋白质(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与昆虫的嗅觉与记忆功能息息相关,是一种在脑部负责讯息传递的重要分子。只要标定这种蛋白质分子的精确位置,即可从中归纳出与记忆有关的分子机制。

本次研究发现:在让果蝇进行特定的记忆训练后,只有特定的神经突触会增加囊泡单胺运转蛋白质表现,显示这些神经在记忆过程可能肩负重大功能。借由类似的实验,神经科学家可以厘清神经变化和特定脑部活动的关联,进一步理解神经在脑部记忆生成的机制,以及神经可塑性(placiticity)的变化,破解大脑记忆之谜。

▲ 左图是超解析之果蝇眼部单一神经,右图是超解析全脑囊泡单胺运转蛋白在神经上的分布。(Source:Nature)

另一方面,由于鼠脑被普遍使用于与人类脑部疾病有关的研究,未来江安世院士研究团队也计划以此探索老鼠脑,揭密与蛋白质分布有关的机制,对于解答部分人类脑部疾病做出贡献!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观察果蝇在训练前后的神经活动,并且能够分辨尺度在数十奈米左右的变化,这对厘清分子在神经可塑性中扮演的角色提供很大的帮助。”朱丽安期许未来:“十年后的目标是将影像分辨率提升到 10 奈米,并试着应用于活体,即时观察神经在脑部活动下的重塑,终极目标是理解学习行为的详细机制!”

也许不远的未来,新的显微技术可以观察生物学习当下发生的每一个细微脑部变化,解密人之所以为人,是如何从经验学习成长。

(作者:吕杰翰、黄钰珊、吕萱萱;本文由 研之有物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pixabay)

延伸阅读:

  • 神经网络体技术里程碑,Google 与珍利亚研究园区连袂发表 3D 果蝇大脑神经连结图
  • 中研院解密果蝇大脑回路,解开饥渴神经机转
  • 脑神经网络研究发现,喝茶可改善大脑认知能力
  • 可怕记忆挥之不去?科学家发现大脑中导致恐惧记忆重现的关键神经元
  • 脑科学的激烈争辩,成人大脑能否生成新神经元?
2020-05-05 12:26: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