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GGAMen游戏资讯




MacBookPro16吋开箱体验:熟悉的新朋友

2025-01-09 210

今年苹果针对旗下 Pro 产品系列的改变,不知道该说是激进还是怀旧 — 我们看到不再那么追求秾纤合度的 Mac Pro,大改了外观采用模组化设计但设计主轴回到以往的桌机形象(咳,还有 刨丝器 帅气圈圈散热孔);笔记型电脑方面, MacBook Pro 则是在迎回了剪刀脚键盘后,导入 iPad Pro 的改版节奏,在机身不明显加大的前提下,将最大屏幕的款式从 15 吋提升到 16 吋 — 这 1 吋的差异,对长期使用 Retina 世代 15 吋版 MBP 的用户而言,体验之后到底有何心得?就请继续观看本篇 熟悉的新朋友 MacBook Pro 16 吋开箱体验 报告吧。

点此参考 MacBook Pro 16 吋官方页面(可分 12 期)】


MacBook Pro 16 吋开箱体验 :熟悉的新朋友

我们这次开箱的是被定位为苹果笔记型电脑“最强者”的 MacBook Pro 16 吋版本高阶版本,价位为 NT$89,900。采用 2.3GHz 8 核心第 9 代 Intel Core i9 处理器、AMD Radeon Pro 5500M 外显,储存容量有到 1TB SSD 与 16GB DDR4 RAM。与 NT$77,900 的版本相比,个人是觉得要买就应该直冲这个规格,在效能与储存空间来讲,定位都不错。还有预算的话,可以考虑将 RAM 加满到 32GB 甚至是最高的 64GB RAM。


▲图:高低阶款 MacBook Pro 16 规格基本比较(来源:Apple)。

毕竟,这种日后通常是不能升级的规格,在一台专业定位效能够用的工作机,尽量加好加满理论上也可以撑久些 — 小编就是这样,所以 2013 年版 RAM 加到满的高阶款 MacBook Pro 15,用到现在虽渐显老态但也还算堪用(重点是也耐用啊)。

不啰唆,直接摆出 MacBook Pro 16 的盒装内容。为了应付冲上航空公司允许最大容量的 100Wh 电池,苹果附上了高达 96W 的 USB-C 变压器。因为搭载了更大的电池,官方数据也因此增加到了 11 小时的一般上网浏览,相较 15 吋版本多了一个小时。

续航力在内显透过 GFXBench Manhattan 的标准测试得到了 142.6 分的成绩。就测试期间的体验,在一般上网浏览工作的状态下,使用起来感觉电力真的相当够用令人安心。不过毕竟是性能挂帅的笔电加上屏幕也更大,真的跑修图剪片的话,依然建议是备好充电器比较能避免重要工作中断的状况发生。

▲图:太空灰的 MacBook Pro 附上的贴纸也是深色版的(小编才不会承认自己被有这个小细节打动呢 — 果粉认证)

笔电本体,依然是那熟悉的 MacBook Pro 铝金属外壳质感。即便苹果 Logo 已经不再因为屏幕背光而点亮,但质感依然令人惊艳。这次苹果将最高阶款 MacBook Pro 升级到了 16 吋屏幕,重量相较小上一圈的前代不意外的变重,来到 2 公斤整。但对比末代 15 吋 MBP,其实在三围方面还是控制在了 1 公分内,个人觉得相当厉害。

特别对于长期使用重量更重(2.02 公斤)的 2013 年款 MacBook Pro 15 的我而言,最新的版本不仅效能无庸置疑的更好,与还是使用剪刀脚键盘且尚未使用 USB-C 的“上上代”MBP 相比。机身尺寸(还有重量)方面,这个最新的 16 吋版本的居然都还要更小…  不得不说,这对于隔了一个世代还没有升级的苹果笔电使用者(如小编我)而言,这次的 MacBook Pro 16 是极有魅力的产品。

更轻更小屏幕又更大,还多了没玩过的 Touch Bar,横看竖看这 MacBook Pro 16 的确“真香”。不过,还是有个很大的取舍 — 近几个世代的 MacBook Pro 在外接埠方面,已经简化到剩下 Thunderbolt 3 (USB-C) 与 3.5mm 耳机孔了。这点对于使用 2017 年款开始的新世代 MBP 的使用者来讲,也许随身带着 Hub 已经是一件很习惯的事。

不过对于更老款的 MacBook Pro 使用者而言,USB-A 反而还好,重点是记忆卡跟 HDMI 都内建的便利性真的很高 — 当初不少人会宁愿选择末代 2015 年版的 MBP15,为的就是那满满的外接埠支援,还有本篇标题“熟悉的新朋友”的“熟悉”部分:键盘。

耐用度问题先放一旁,其实对于苹果的蝴蝶式键盘,个人是真的没什么排斥。不过对于始终打不惯(或该说打习惯剪刀脚)的人而言,这次回到了 1mm 键程的 MacBook Pro 键盘,也为隔代还未升级的苹果笔电使用者,消灭了一个原本不考虑换机的理由。甚至,之前 Touch Bar 手感模糊的 ESC 按键,这次的 MacBook Pro 16 也将其与指纹辨识器都变成了独立键,也让人觉得操作使用起来更为精确好用。

个人觉得 MacBook Pro 16 上,苹果在创新功能性与传统之间拿捏得很不错(但也是历经了一代的学习啦…)。这样熟悉且确实的输入感受,显然这将是 Pro user 更想拥有的苹果笔电。更别说,这次的更大屏幕也填补了已经消失的 17 吋版本的遗憾。

虽说相对于 15 吋版本,感觉 16 吋称不上大多少。不过对于也长期使用 15 吋 MacBook Pro 在工作的自己而言,这次的 16 吋个人觉得算是有感的升级。毕竟,对于会挑选到 15~17 吋笔电的用户而言,只要是不要太夸张的机身尺寸重量,相信大家都是会偏向屏幕越大跟效能越高越好为主,保持在一定重量内的 MacBook Pro 16 就满足了这个条件(至少是在 MacBook 这边啰)。

虽有了更窄的左右边框带来的舒适观赏体验,不过这次 Retina 显示器的规格其实大多与目前的苹果生态系的规格一致,都提供了 500 尼特的亮度与 P3 广色域,也支援依据现场色温即时调整的原彩功能。综合起来,无论是在浏览网页或者是打字工作或者修图,都是苹果笔电目前为止的最高体验。

影音表现的“音”的部分,配合着支援 Dolby Atmos 全景声的六扬声器音响以及三组麦克风阵列的硬件规格,从基本的观赏影片(有入手的朋友记得要开启 Apple TV,有免费体验的 TV+ 可以用啊! )到进行各种创作它也都能应付得宜 — 靠着号称录音室等级的麦克风阵列,可以让使用者拥有录制口白或甚至音乐创作的使用可能(但记得,要找个跟录音室差不多好的隔音空间)。

MacBook Pro 16 在机身中把双低音背靠背放置来降低震动的扬声器,其空间感与清晰度表现也好到,其实不太需要外接喇叭就可以开个小 Party 或音乐会了 — 近代 MacBook Pro 系列的声音表现就已经不错了,这次的更新还能在此基础之上有感进步,的确是不简单(给赞)。

简单做了 MacBook Pro 16 效能跑分。内建的 1TB 储存空间的读写速度,在 Blackmagic Design 的测试中高达了 2581.2 MB/s 读取与 2713.1 MB/s 写入。标配的高阶版本的效能部分,个人在修图等用途之中,觉得算是很够用了。而如果想要追求更强大的修图或者是创作用途包括多达两个音轨的 Logic Pro、Xcode 或是剪接 ProRes 4444 的实时应用需求,苹果也早已准备好了各种选配,对应到各种不同的专业需求。其实只要有足够预算,个人相信 MacBook Pro 系列应该是可以满足大部分人对笔电效能的需求…

是说规格虽然可以加到够强,但对于这类相对桌机要更为紧凑的笔记型电脑产品也需要有够好的散热表现才能发挥。苹果透露他们针对最新世代的 MBP 调整了叶片的设计,重新设计散热架构之后增加了 28% 的风量增进了 35% 的散热表现。就这次的使用体验,除非是运行较高运算负荷的应用,否则小编真的很少注意到风扇运行的声音,机身在一般的使用下温度也没有明显的升温,也很值得一提。

结论:恰如其分的最强苹果笔电

与上一世代的新旧款交接状态有点类似,同为 2019 年款的 MacBook Pro 16 与 15 吋版本,反而可以兼顾不同使用需求。个人认为对想要保持足够大笔电屏幕,又期待有相对轻薄表现的朋友,可以考虑购买库存或二手的 15 吋的版本 — 或等等看谣传中更大屏幕的 14.1 吋 MBP 会不会真的推出(咦)。

【 点此参考 MacBook Pro 16 吋官方页面(可分 12 期)】

新的 16 吋款也许对于前一代 MacBook Pro 使用者而言升级的吸引力并不算大,但对于更前几年的使用者(如小编)来讲,苹果针对专业笔电系列做出的几个小调整,包括让键盘回到了熟悉的剪刀脚,针对 Touch Bar 这个创新功能独立出 ESC 与指纹辨识键,这种针对操作明确度方面的可靠感与熟悉度,就已经给人足够的换机冲动 — 更大屏幕、更好效能与影音表现的升级感动,相信都绝对足以担纲最强苹果笔电之名。

同场加映:It just works! 让 iPad 变身桌机屏幕的“并行”功能


不瞒各位说,小编一直以来都很 肖想 奢望所谓的行动外接屏幕。也曾以远端应用等方式来透过平板电脑达到类似的效果 — iPad 解决方案最近最满意的,则是 duet 这个可以支援透过有线连接 USB 到笔电上的解决方案。

然而直到小编进行这次 MacBook Pro 16 搭配 macOS Catalina 体验的时候,乱按了一下顶端的电视符号,发现一旁的 iPad Pro 居然就出现在了显示列表之中。好奇点了一下,真的是瞬间体会到什么叫做苹果官方解决方案的“It just works”。

▲图:启动“并行”反应就这么快,我找线来接上笔电好像也没办法这么快… 而且也不用先解锁 iPad… 真的是太直觉了。


▲图:浏览页面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延迟,但也很实用了。

这个名为“并行(Sidecar)”可以把 iPad 当作的无线屏幕的功能,在原厂的支援下无论是使用反应与功能(有特殊功能列,可以支援触控与 Apple Pencil)都相当完整好用。

先前因为看到 2013 年的老 MBP 并不支援而没有升级系统的小编,借由这次体验,才发现“并行”真的好用到一个不行,也算是这次体验之中的意外惊喜吧。个人认为这是个会让人想真正将这种第二屏幕的使用情境,透过 iPad 带入工作流程之中的解决方案 — 搭配 12.9 吋的 iPad Pro 与 16 吋的 MacBook Pro,真的是终极的出差组合啊(握拳)。

延伸阅读:

绝美夜拍! Apple 公布 iPhone 夜间模式照片挑战赛最佳作品

笔电包重新定义, SINEX 3in1 变形笔电包 开箱体验

2020-03-04 18:18: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