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府预计在 2025 年要达成非核家园目标,其中再生能源占相当大的比重。而最近经济部成立再生能源认证中心筹备处,希望让追求绿色供应链的厂商,能够买到再生能源发电厂发出的电力。《科技新报》趁此机会,访问经济部长李世光,从台湾的能源政策谈起,阐述再生能源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展望。
再生能源凭证就像企业用电护照
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抬升,再加上气候变迁所带来的危机感,台湾在近几年大力推展再生能源。李世光指出,“其实台湾在很早期就开始谈论要发展再生能源,但除了先期评估计划或是试验场址之外,其他部分做得不够多。”但随着台湾人口成长,用电需求将越来越多,“拓展再生能源的脚步若不够快,之后付出的成本就越大。”
“台湾的再生能源要达到 20% 的比率,其中很关键的部分,是厂商或个人要如何知道所用的电是否来自再生能源,绿电凭证就是一个指标。”李世光将再生能源认证中心的绿电凭证比喻为身份证甚至是护照,可以帮助台湾厂商在打入国际大厂的绿色供应链时,不会因提不出使用绿电的证明,而被屏除在外。另外绿电凭证也同时具有提升企业社会责任。
目前的国际电子大厂,如 HP 和 Dell 等都要求供应链厂商在生产过程采用绿电,在再生能源凭证中心筹备处成立前,台湾的厂商难以提出采用绿电证明。再生能源凭证中心仿效国外的凭证中心,如日本再生能源凭证中心、国际再生能源凭证标准基金会(I-REC)的运作形式,这两家也有出席台湾的再生态源凭证中心筹备处成立大会,显见看重台湾在再生能源的努力。
法规修订挑战棘手
推动绿能的最大挑战就是法规修订,一开始可说是寸步难行,像是《湿地法》会影响海岸湿地的电厂开发案。“因此,再生能源开发的需求,必须拉到行政院层级,由跨部会会议讨论如何调整法规”,李世光特别强调兼顾环境保护以及能源开发的需求。
前阵子通过的《电业法》,改变台电长期独家垄断的问题,像是输配电网使用与电力市场贩售等现状。其他民营电厂也不再只能卖电给台电,能直接卖给使用者,例如一般用电户、工业用户等。不过考量台湾国土大小,还有单一电网的结构,目前电网未释出民营化,仍维持台电经营,但经济部也同时就台电原先的电网,评估再生能源电厂并网的结构,能否服务大量电力需求。
李世光特别提到澎湖的电网透过海底电缆方式接上台湾本土的电网,可以与台湾的用电状况互补。利用澎湖用电尖峰是 18:00~20:00 的现象,与台湾本岛中午是尖峰用电时间,能够互补彼此的用电需求。
另外一项重点是绿电先行,以“优先采购绿电,鼓励用绿电”来刺激民间发展绿能,许多绿电公司甚至县市政府想投入建设小型电厂。在电业法修法后,仍有 32 项子法需修正,而经济部对于修法相当乐观。
台湾离岸风电潜力受瞩目
很多人对台湾的绿电投资相当有信心,来自国外的投资报告甚至超过经济部预估的状况。举近年来讨论最多的离岸风电来说,经济部预估离岸风电 2020 年要达到 520 MW,到 2025 年要到达 3 GW;上纬旗下的海洋风电,获得麦格理资本和丹能风力的资本挹注,显示外商看好台湾离岸风电的开发。
为什么台湾海峡的离岸风力有如此大的发电潜力?原因就在台湾海峡的地形。李世光表示,台湾海峡两岸都有一定高度的山脉,当冬季东北季风盛行,经过台湾海岸时,因两边的地形因素,风速会变得更快,再加上台湾西岸的海底不深,施工算是相当容易,因此成为离岸风力的潜在开发热区。
目前台湾海峡有 3 个示范风场,2020 年会全数投入营运发电,其中海洋风电的风场 5 月时取得电厂执照已可以开始发电了。
一般人担心夏季时没有东北季风吹拂,风力没那么强,发电效率不好。但以陆基风机数据来看,夏季强度是冬季时候风力的 40%,风场仍在。之后当离岸风力发电开始运行,也能从风机的实际数据比较冬季和夏季的差别。
要怎么运用离岸风场开发,来提升台湾的技术层次?李世光说离岸风场开发由于需要海事施工器具,矗立在海床上,因此需要大型的海事工程船,还有特殊钢材、水下基础、塔架及扇叶片部分。即便是外资来台投资,不可能全部从外国来,本国业者会有机会参与离岸风机的建设。而台湾海峡夏季有台风,冬季有强烈的东北季风盛行,施工有一定难度,台湾业者可力用此机会累积实力,相信之后能将“台湾经验”转输出。
资金结构考验投资方的眼光
以前太阳能板的厂商拿政府标案,完成之后结案拿到政府的钱,如果厂商需要钱则向银行借款,资金规模相对小。相比之下离岸风场开发的初期投资成本相当大,很多金融机构并不习惯上述模式。
一般来说跟国外银行借钱需要 7~ 8% 的利息,但国内银行则是 2~3%,电场运作后收益相当稳定,担保品则是风场发电营运后的营业收入,是不错的长期投资标的,很适合退休基金投入。但国内银行业并不熟悉,因此李世光强调“经济部要用绿色金融概念,来因应离岸风场的开发和融资需求”。以免外国投资机构看到台海的离岸风力机会,投入资金建好风机营运,钱全被外国人赚走。
其他再生能源发展
台湾发展太阳能的历史相当早,除了有相关的面板产业支援,台湾中南部的日照率相当高,有助于推广太阳能应用。太阳能板所发的电也是我们白天尖峰用电时段的需求,可以减少整体供电压力。目前经济部预估 2020 年装机容量要达到 6.5GW,而 2025 年目标是 20 GW。
其他的再生能源方面,地热方面有 EGS(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技术,可以透过深层井循还灌水,持续采集地热能。而台糖则靠收集养猪户的排泄物,运用沼气发电。
智慧电网,了解用电状况来维持供电稳定
除了开发不同类型发电方式,电力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能让用电效率提升。像是依据发电状况与用电量,鼓励大家在高峰时间减少用电量,补偿尖离峰的用电需求。此外电力储存也是有待发展的项目,目前台湾最知名的储能单位,是好几十年前修建完成的明潭和明湖抽蓄水力发电机组。
另外还有用户群代表(Aggregater),能够以奖励措施与社区谈妥在特定尖峰用电时间,启动断电来维持电网稳定。而电业法修法后,电力供应事业有新的角色出现,一般民生用户的节电效果有经济效益,不再只有满足工业用户的节电需求。
“2025 年要达到非核家园,以及再生能源发电量要达到 20% 的比率,而其他能源则是 50% 燃气发电,30% 燃煤发电。”对台湾再生能源的发展,李世光持审慎乐观态度,经济部在政策推动、法规制定上也逐渐迈出稳健的步伐。
台湾上世纪的经济奇迹有一部分是靠着传统石化能源所推动起来;进入 21 世纪,我们希望看见能源转型再带起另一波经济热潮。借由政府的大力推动与人民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绿能优先将从个人深化到产业结构,共创台湾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