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疫情延烧逾一年半,许多专家预测将走向轻症化。而继疫苗开发后,新药将是全球下一个研发焦点,除了国际大药厂外,台湾有 9 家企业加入赛局,包括适用轻、中症的口服或鼻喷用药、全新核酸药等。
无论是疫苗或是治疗药物,在大流行之际,“时间”始终是最关键的“决战点”。这对国际大药厂而言,有绝对的优势,首先在收案上,无论是执行临床的医院端或者参与试验的病患都有较高的信赖度;此外,在资金上也较容易获得支持。一般小厂在资源有限下,往往必须谨慎筛选。
为了降低全球医疗资源负荷,目前包括 Roche、Merck 和 Pfizer 等国际大药厂,都在竞逐开发抗 COVID-19 的口服药物,临床进程从一期到三期不等,主要都是针对轻到中症患者;但因普遍都是抗病毒感染机制,因此将面临病毒株不断变异的挑战。
根据生策会盘点台湾生技产业发展,目前已有 9 家企业投入 COVID-19 新药研发,包括药华、生华科、逸达、国鼎、心悦生医、合一、昱厚、台微体及中裕,药物机转以免疫调节、抑制病毒与为主流,锁定轻、中重症治疗,以及重症引发的呼吸窘迫症状治疗;剂型以口服类 4 项最多、经鼻吸收 3 项及针剂 2 项,多元研发切入不同的药物目标市场。
由于抗体新药研发时间冗长,针对大流行恐怕缓不济急,不少药厂选择以既有药物来进行 COVID-19 新应适症的临床研究;核酸新药则相对具有时间上的优势,也有少数厂商宣布投入,但目前还在临床前开发阶段。
生策会表示,目前台湾药厂同样大多以“老药新用”模式进行 COVID-19 新适应症研究,像生华科的 Silmitasertib 本来是抗癌药、逸达的 FP-025 原本用在气喘。
合一的 SNS812 是全新药,也是目前唯一的核酸新药。与传统的小分子药及生物药不同,开发相对快速,选定的是从 SARS 到 SARS-COV2 都没有突变的基因区域,受病毒突变影响的机会相对为低;目前已完成 6 次动物攻毒试验,可显著降低病毒感染致死率。
生华科开发中的抗新冠药物 Silmitasertib(CX-4945)是小分子化合物口服剂型,具治疗上的便利性和经济性,Silmitasertib 原本开发为抗癌药物,已用于治疗包括胆管癌一、二期临床,以及基底细胞癌和髓母细胞瘤,共逾 200 人,安全性无虞。
生华科的 Silmitasertib 目前在美国进行二期临床试验,已完成美国中症临床收案,因收案中有感染 Delta 确诊患者,也将观察该药是否展现抗 Delta 疗效;在台湾则以恩慈疗法的方式,供重症患者使用。
药华的 P1101 是用于治疗真性红血球增多症(PV)的长效型干扰素,具提高免疫反应、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已在台湾开展 5 家医院进行三期临床试验收案,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患者,预计纳入 318 位患者。
逸达的 FP-025 机转为透过抑制 MMP-12 减轻肺部的发炎和纤维化,目前在美国进行临床二、三期试验。
心悦生医的 Pentarlandir 目前在美国和台湾,进行治疗早期、轻症冠状病毒疾病的二期临床试验。
国鼎生技的 Antroquinonol 原开发用于癌症治疗的小分子新药,同时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及抗发炎的作用,经美国 FDA 核准进行多国多中心的二期临床试验,主要用于治疗住院的轻度至中度 COVID-19 患者;同时在台湾以恩慈疗法的方式,提供轻症及中症患者的治疗。
昱厚生技的 AD17002-SC 为透过鼻喷投药,以在鼻腔黏膜诱发免疫反应,先前动物攻毒试验中显示具改善病毒感染后的呼吸道炎症及肺脏发炎情形。该药物目前已在台湾展开针对 COVID-19 轻症患者的二期人体临床试验收案。
台微体的 ISPM19 透过微脂体包覆技术,将羟氯奎宁(HCQ)改成吸入剂型,直接传递至上呼吸道及肺部目标组织,希望能解决羟氯奎宁因剂量与心脏毒性间受限问题,目前在台湾进行临床一期试验。
(作者:韩婷婷;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