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爱同学,提醒我 15 分钟后拿下面膜!”爱美的小玲说。“小爱同学,帮我打开扫地机器人!”爱干净的小敏说。“小爱同学,来一段经典的戏曲!”爱听京剧的爷爷说。“小爱同学,我想听蜡笔小新的声音!”爱玩游戏的阿宝说。“小爱同学,帮我记下这个窗帘的高度,高 1.5 米,宽 0.6 米!”忙着安置新居的大明说。
上面的这些台词出现在中国小米音箱的广告,搭配各种不同的生活场景需求,描绘出有人工智能助理能力,透过智慧音箱互动装置,所塑造的未来智慧家庭面貌。
2017 年美国的智慧音箱卖了超过 2,500 万台,渗透将近 15% 的家庭,其中 Amazon 的 Echo 系列占了七成,Google 和苹果等大厂紧追在后(2018 年 Google Home 快速攀升)。中国厂商也立即跟进,虽然数量还不及欧美市场(约 300 万台),但在小米、京东、阿里等零售巨头纷纷投下庞大行销,以超低的价格(299~499 人民币,比 Echo 便宜一半以上)来抢占市场的情形下,也已造成市场风潮。
当笔者询问中国朋友对于这种智慧音箱的使用满意程度时,多半获得不太正面的评价,许多人尝鲜买回去,用了几天发现不太实用,多半束之高阁。相对的,Amazon Echo 在美国的使用率就大很多,产生的商业价值也被大家高度认可,公司股价不断冲向新高。
为什么这个智慧音箱(本质是智慧助理)的战场这么重要,可能改变未来多个产业的格局,和人们生活的方式?又为什么 Amazon 目前还能独占鳌头,其他大厂及中国公司学着画皮容易,但还学不到其中精髓?以下笔者从 3 个方面来做一些剖析:
1. 语音是人机互动最自然的界面,将成为人工智能的新 “入口”,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用自然的口语来操控电脑,执行生活上或工作上的任务,是许多软件科学家数十年来努力的一个重要领域。从早期 Office 的指令,到近期的 iPhone Siri,即使是简单的指令动作,经常因为无法辨识各种口音,或稍微复杂的语意,而让使用者频频失望,难以成为实用的习惯。
智慧音箱因着 AI 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的突破,经过大量数据的建置和训练,已经具备在特定的情境和知识体系下,省去手眼的操作(触控、打字等),能有效地与人们进行沟通。加上串联在各种应用场景背后相关的内容服务和环境控制,不仅比手机或电脑更方便完成任务(例如查询资料、上网购物),也为许多原本不适合操作电子装置的人和情境(例如临时或长期行动不便者),扫除障碍。
更威的是,厉害的智慧助理系统,能不断从使用者操作方式和生活习惯的熟悉,增加用户的以来,建立不容易被置换的门槛,比手机还要高。因此这一块领域(不只是音箱这个装置,更是整个助理系统),所有企图掌握市场宝座的企业,莫不投下重资,期望成为未来每个人的 AI“操作系统”。
这战场不仅在家庭应用上,在企业应用(各垂直产业)、教育、医疗、或公部门中,都可能诞生少数的超级平台公司,掌控我们未来的人机互动入口。
2. 不仅提供购物及服务,平台生态包括了智慧装置,成为家庭生活,甚至其他应用场景的控制中心。
不少科技巨头(例如微软、苹果等)曾提出多种“家庭控制中心”的方案,描绘许多看来很梦幻,让生活更美好的使用情境,但至今无一成真。除了前述的人机界面技术问题之外,装置及网络间的标准不一致,服务和控制体验不能无缝衔接,是更重要的商业原因。
Amazon 挟著多年来累积的几项优势(线上购物、数位内容服务、云端平台服务以及大量用户等),并且在推出音箱的同时,“开放”这个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 Alexa 平台,邀请广泛的协作厂商,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因此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聚集相当多的合作伙伴,提供能与 Echo 流畅地串接的软件、硬件以及服务,终于实现了家庭控制中心的角色。
我们也可以相比中国的市场状况,虽然大厂能推出低价的音箱产品,整体销售以及使用量,还是远不及 Echo 的普及,就是因为服务及装置的生态圈建立非常困难,门槛很高,必须有具备开放平台经营,了解软件与硬件衔接,又充分掌握使用者体验的厂商,才有办法做到。展望后市,诸多厂商中笔者认为小米的机会比较大。
3. 打通消费及使用数据,整合销售和行销的上下行沟通,为线上线下完整的新零售场景补足最后一块拼图。
这几年“新零售”的口号喊得很响,虽然每个人的倡导和理解可能不同,但努力提供消费者“完整且无缝的购物及使用体验”,则是所有人都一致同意的。除了把实体店面智慧化,网络及行动购物流畅化,线上线下的通路整合之外,运用这种位在使用现场的智慧音箱、智慧助理或类似形式的智慧装置,能将过去无法企及的使用者接触点(Touch Points),以及关键时刻的资讯(Moment of Truth),更为有效地掌握,这将在销售、行销以及服务的升级上,创造许多崭新的机会。
Amazon Echo 系列产品(以及同样是 Amazon 的 Dash Buttons 等)已经展现如何让你轻松随意,甚至不自觉地进行采买,许多品牌和店家也能透过与 Amazon 合作,从客户数据中进行更精准的行销活动。不久的未来可能在你起心动念的同时,智慧助理就给你恰当的推荐,而任何的产品的使用和服务需求,不仅平台商将来能提供服务,所串联各个厂商的真人或机器客服,也都可以随时待命,协助用户解决任何问题,大幅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更重要的是,这些购买、使用以及服务数据,都不断累积在智慧助理的系统中,当作机器学习的素材。我们可以预见,从好的方面来看,聪明、了解我们喜好需求的“智慧助理”(不论它背后是一家公司还是多家公司),可以帮我们执行有效的购买行动,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大大节省我们的时间。但是从坏的方面看,我们也可能会越来越懒惰,越来越依赖我们的“助理”打理大小事情,而越来越丧失自主判断的能力。
如果你认为这样的预测还很远,不妨看一下不久前 Google 发表的 Duplex 智慧助理功能,在“机人沟通”上的最新进展。Google 不容自己在这个领域落后,因此会持续大量投资此类研发及应用推广。当机器(程式)不仅能跟其他人或机器流畅沟通,执行任务外,还能聪明到为主人(也就是我们)进行判断或做决定时,我们离科幻电影描述的“废人”世界,恐怕就不远了。
想像一下,几年以后,可能会有如下情境:“小爱同学,你问一下我老公的智慧助理,最近每周三下午他到底跟谁在一起开会开那么久,如果是漂亮女生,你把她们的脸书照片传给我,同时把我老公的行车纪录也传给我……”
对于这样一个超级聪明的助理,你是巴不得赶快请一个,还是敬而远之呢?
(首图来源:Amaz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