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耳温枪市场自农历过年以来需求提升,台湾 MCU 厂商订单量已超越往年一整年的出货水准,包含盛群、松翰、纮康、凌通等厂商。然而,这些订单量目前看起来消化速度仍慢,加上 MCU 厂商超过 8~9 成以上应用集中在消费性电子产品,紧接着就是第二季 MCU 传统旺季,今年产业有什么需要观察的重点呢?
代理商销售,深耕中国市场
MCU 就像是电子产品的大脑,从小家电、健康量测、玩具等,应用面十分广泛,而国际大厂以领先技术,将营运重心放到毛利率更高的车用、工控等市场,而台厂则多数在消费性电子产品深耕,少数往车用或工控市场靠近。
除了台湾国内市场之外,占台厂营收更大的是在中国市场,大多超过 8 成以上,台厂透过当地代理商打开不少客户,不管是知名品牌华为、小米等,或者白牌市场,都让台厂站稳脚步,持续深耕。
业内人士指出,通常代理商都超过 20 家左右,不同代理商熟稔的市场跟客户可能不尽相同,跟位在的地区也有关系,像是华东电机供应链完整,要打入像是直流无刷马达市场相对更靠近,像是吹叶机、电动工具等,或者像是玩具可能就会靠近深圳。
除了透过代理商销售之外,MCU 厂商也会在中国设立相关技术服务团队,随时因应客户需求调整产品或者技术协助,也能与代理商的关系更为紧密,合作时间长,代理商也就会更熟稔产品,推广起来也就会相对顺利。据了解,台厂与代理商的合作关系几乎都是合作以后就再也没有换过,彼此默契的培养非常重要。
也因为是透过代理商销售,对于 MCU 大多是通用型的产品来说,也较难紧追到底是哪家客户、哪个产品使用,台湾 MCU 就这样一点一点抢进人们的生活当中。
下游产能吃紧,制程时间不能少
受到疫情影响,耳温枪订单几乎塞满 MCU 厂,法人粗估,松翰大约拿下 2,000 万颗订单,盛群也有千万颗水准,纮康、凌通则大约百万颗订单。
业者说明,不管是耳温枪或额温枪 MCU 都是“量测用 MCU”,除了可以量测体温,也可以量测血压、血糖,因此对于客户来说,耳温枪订单需求旺,先供应给耳温枪使用,后续若过度下单,则可挪用于其他产品,所以客户下单量十分积极。
但是,这些订单短期要立刻化为实质营收,并没有那么容易。由于 MCU 大多投片于 8 吋晶圆厂,也有部分产品投片于 6 吋厂,极少数高阶产品投片于 12 吋厂。就目前市况来看,8 吋晶圆厂产能吃紧,因此在订单比预定的产能更多的情况之下,多出的订单量恐怕难立刻消化完毕,而晶圆代工加上封测的制程流程来说,从下单到拿到货大约 2 个月,因此考验 MCU 厂商协调产能的能力,才能让满手的订单化为实际的营收。
除了凌通与国内量测大厂共同开发 ASIC(客制化芯片)之外,容易掌握下单量与客户状况,其余多为通用型 MCU,除了透过既有代理商销售熟悉的客户之外,也有新客户上门询问,因此也需要审慎评估客户的信用、需求量等。
耳温枪好缺,根本无需验证?
过去中国 MCU 同业不断透过杀价竞争,抢下不少台厂订单,特别是在白牌消费性产品市场,竞争态势激烈,加上疫情影响之下,也让中国厂商趋之若鹜,盼分得一杯羹。
业内人士说明,台厂过去做健康量测产品时间长,多数超过 10 年以上,初期产品验证、打入品牌厂商需要种种关卡,一颗产品验证期 6~9 个月跑不掉,才能和既有客户保持稳定关系。
而受到疫情与供给吃紧的原因,使得市场让也出现价格哄抬的状况,供应链指出,就 MCU 厂来说,过去与客户合作关系久,因此给客户的价格不可能调整太多,多数都是反映直接成本,包含运送成本、代工成本等。
据了解,受到疫情不断增温,加上中国市场、人口数多,对于耳温枪的需求放大,为了尽快拿到货,部分白牌健康量测产品验证期缩短,甚至不用验证,只要有相关技术的厂商就能进入,门槛相对变低,先不管技术到不到位、或者测量准确度,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恐怕在疫情散去后,市场混乱的程度恐怕需要一定时间调整,价格走势也须要关注。
消费性产品仍占大宗,复工率仅 6 成
MCU 厂商除了健康量测类产品订单能见度佳之外,甚至在供给有限的状况之下,恐怕得陆续消化到年中,但是 MCU 厂商也因为产品应用面多元,因此营收占比大宗仍是消费性电子产品,由于产业属于较低阶产品,且劳力相对密集,因此多数并没有移除中国制造的框架,尽管-积极祭出政策尽快复工,但是仍有招工、供料等问题,据了解,复工率仅 5~6 成,短期仍具疫情垄罩,这也让厂商十分紧张。
整体而言,一消一长之间,第二季 MCU 产业传统旺季能否可期?短期仍难说得明白,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耳温枪订单量确实足以支撑业绩一段时间,在现在市况当中,相对具有能见度,然而,后续产业仍需要观察消费景气的变化,将更直接影响到 MCU 产业后续的展望。
(本文由 MoneyDJ新闻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Flickr/Aaron Yoo CC BY 2.0)
延伸阅读:
- 防疫禁出口暴红,揭密全球额温枪代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