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家核融合研究所(KFE)再报喜,所研发的托卡马克核融合装置 KSTAR 成功让摄氏 1 亿度高温电浆维持 30 秒,而韩国最终目标是将电浆维持 300 秒,希望可以在 2026 年达成目标。
核融合就是会出现在科幻电影中,距离现实还很遥远的理想零碳排干净能源,在高温与高压下将氢原子等较轻原子经过融合反应成为较重的原子核,释放出大量能量。
目前许多国家都希望能在地球上打造一座能量媲美太阳的核电厂,透过核融合技术达成能源里程碑,其中又以由美国、欧洲、中国、印度、日本、俄罗斯、韩国等 35 国共同出资打造的国际热核融合实验反应炉(ITER)最为知名。
但目前科学家仍难以重现核融合反应,好比太阳核心温度达摄氏 1,500 度,每秒会发生 6.2 亿吨氢的核融合,如果要在地球打造核融合电厂,电浆温度得达到 1 亿度,使原子核和电子分开产生电浆。
KSTAR 位于韩国大田研究基地,由 KFE 与首尔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研发,同时也是国际热核融合实验反应炉(ITER)研究的一部分。KSTAR 于 2007 年落成,2008 年投入运行并成功产生初始电浆体,2016 年将电浆加热至摄氏 5,000 万摄氏度并维持 70 秒,虽然记录在 2017 年被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融合实验装置(EAST)的 102 秒超越,但 KSTAR 在 2018 年成功将离子电浆温度提升到 1 亿度。
尽管只维持短短 1.5 秒,不过随后 2019 年延长到 8 秒、2020 年成功维持 20 秒,创下了世界纪录。研究所指出,透过提高设备的加热性能和最佳化磁场条件,团队得以进一步加强电将控制技术,拼 2026 年(已延迟一年)也将借由升级电源、以及防止内壁温度过高的钨分流器,将电浆维持时间延长到 300 秒。
- KSTAR Nuclear Fusion Reactor Further Improved
- KSTAR fusion reactor sets record with 30-second plasma confinement
(首图来源:Michel Maccagnan,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延伸阅读:
- 韩核融合突破创世界纪录,人工太阳 1 亿度维持 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