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去美化浮上台面,许多产业备受讨论,特别是在中国始终强调的半导体自制的论述下,也让产业特别关注芯片的未来发展。在电源管理芯片方面,是过去系统厂最不愿意更换的零组件之一,毕竟牵涉到产品安全,认证时间又长,因此被欧美大厂所把持许久。但在去美化之下,系统厂将大门打开,让台厂进门试试水温,有机会取代外商夺市占。但是,同样也给中国当地厂商机会,使得价格杀价态度较过去更加明显。到底去美化一词,是利多或利空?台厂是否已经站稳脚步杀出重围呢?
电源门票难取得,每年新品推出脚步快
根据研调机构报告显示,电源管理芯片市场每年温和成长,今年将超过 400 亿美元。特别是在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又越做越小的趋势,因此芯片厂商极力开发产品,抢得市场。
以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TI)为例,一年多则推出上百颗电源相关芯片,持续将功耗降低、芯片尺寸再缩小。公司内部人员透露,虽然产品很多,产品开发会分成特定型、通用型两种,特定型是指客户指定要放在哪种应用、或者哪样规格的产品,通用型则是会在开发前寻找看好的市场应用,但特别的是,也有时候通用型芯片推出之后,可能跟当初设定的市场完全不同,客户能够依照自己需求应用于产品中。
芯片厂期盼降低电源芯片的功耗、成本等,但这也牵涉到生态系统的概念,也就是说不是靠单一颗芯片就可以轻易达成,加上为了提供客户更完整的解决方案,因此多数厂商同时具有 AC / DC、DC / DC 等产品设计能力,就是要让客户的成本再降低,且多芯片更能精简系统,同时也能降低功耗。
尽管芯片厂再努力,但要取得新客户的采用并非易事,特别是电源芯片可以说是牵涉到产品安全最直接相关元件,对于客户来说,尽管成本很重要,但要他轻易更换供应商十分困难,开发时间恐因验证产品而再拉长,这对强调快速推出产品的电子产业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也因此,目前电源市场多被欧美厂商把持,像是德州仪器、英飞凌(Infineon)、恩智浦(NXP)等,特别是置于电子产品当中的直流 / 直流芯片(DC / DC),技术难度更是高,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验证与导入时间。
台湾厂商则多将技术放在直流 / 交流芯片(AC / DC),也就是电源连接器当中,将插头的电转接到电子产品当中的芯片,技术难度与产值都相对小,且每年推出产品的总量也没有外商那么多,因此在 2019 年贸易战发生之前,要明显取代外商的机会微乎其微。
贸易战后,台厂有机会抢商机
但是,这个局势在贸易战之后,在中国已经悄悄开始发生改变。
过去中国厂商依赖美商的产品,尽管喊说要自制芯片,但是电源相关的芯片其实不容易更换供应商,而在贸易战之下,中国为了要减少对美国的依赖,陆续在开发新产品时,打开心胸,让许多台厂进入产品测试。
台厂业者透露,要有替代外商的效应发生,一定都是从新案切入,多数是先从小量的产品试试看,避免出包。据了解,开新案快则半年、慢则一两年都有,其实要多快有贡献,都是看客户到底有多想,意愿度有多高。
业内也过去也发生过,在外商开始给予机会,让产品进入量产后,但却发生微乎其微的错误,尔后再也没有进入过大厂供应链的例子,因此把握每次的机会变得相对更重要。
中国厂商开放市场,但价格更杀
根据市场统计,中国半导体依赖进口比重仍高,近年自给率大约落在 25~30% 区间,尽管相较 10 年前已经提高 10 个百分比左右,但仍依赖进口的芯片,当然,中国市场仍十分具有野心的预估,再过 10 年芯片设计自给率将来到 50%。这也暗示了,要摆脱外商,是中国厂商长期要面对的问题,而这块市场会由谁替代?是中国当地厂商?或者是台厂呢?
然而,业内人士坦言,尽管有机会取代外商,但中国厂商同样也让当地厂商试试水温,台厂与当地厂商同时较劲,这让市场变得混乱,价格压力增温。
事实上,中国芯片设计厂商具有许多优势,像是强大的-支援、终端市场大、较低的费用让价格可以更杀等。但相反来说,台湾也具有优势之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更久,使得产业群聚效应高,供应链完整度更高,对于供货稳定度也具优势。
台厂高层坦言,在电源产业其实要提高市占率很困难,主要皆非独家供应商,因此降价压力大,只能透过提供更多产品,尽管是同一客户,但卖更多东西给他,受得伤就不会那么多,稳定获利表现。
事实上,台湾的厂商比起中国厂商更具有技术实力,加上过去耕耘时间也长,产品若能做出差异化,或者提高附加价值,都是台厂胜出的关键。
台厂依赖中国市场比重不同,分散应用是关键
在 AC / DC 产业当中,为变压器上用,将插座电流转换到装置,台厂像是昂宝-KY、通嘉、伟诠电等,产值相对 DC / DC 较小,应用类别较广泛。而 DC / DC 产业当中,装置当中用于转换电压,多数为国际大厂把持,台厂像是硅力-KY、茂达、致新等。
硅力-KY、昂宝-KY 过去在中国市场耕耘许久,都是直接与中国当地市场接触。据了解,过去中国市场以德州仪器市占率大,且价格也具有优势、产品线丰富,但受到去美化影响之下,中国系统厂将部分新案转由台厂或其他中国厂商,盼分散风险。
业内人士坦言,台厂多少都取得门票,但是要怎么样让合作更长期,产品本身的良率、供货稳定等都是关键,特别是电源产业更具安全性考量,若从小案陆续切入,且没有出现安全状况,渗透率才有机会再提升。
值得后续厘清的是,昂宝-KY 为敦南持股 31.19%,而敦南近期被在美国挂牌上市的达尔(Diodes)购并,未来是否影响被贴上“美商”标签?或者有更大的机会切入欧美市场?有待进一步探讨与持续观察。
致新则将策略锁定中国面板大厂,像是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并且持续透过增加产品线给客户,陆续提升客户渗透率,加上中国面板产业仍处扩张状态,带动出货表现。而致新更在今年购并同业类比科,有助于扩大未来市占率。
法人说明,在电源管理芯片产业上,多与终端产业配合技术,因此开案时间多长达 2 年时间,像是致新在面板产业耕耘许久,受到中国面板产能旺,也带动致新的市占率有所提升。
伟诠电则将脚步放在台湾的电源厂商,去年也推出 AC / DC 芯片及 SR 整流芯片,目前已经开始小量搭配 USB PD 共同出货笔电厂,以包裹式方案稳定市占率。
整体而言,电源芯片产业受到贸易战影响之下,开始产生不小变化,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市场确实打开心房,广纳百川,让台湾厂商能尽一己之力拚搏,借此机会抢食过去进不去的市场,加上比起中国当地的竞争者,台湾半导体产业链更加完整,且过去耕耘时间长,相对更具有优势。但是,要如何在洪流中抓紧绳索向上爬,考验芯片设计厂商过去累积的技术能量,未来值得持续关注。
(本文由 MoneyDJ新闻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