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产业与政策向来息息相关,太阳能也不例外。除政策改变市场需求、进而影响产业外,跨国事业与贸易壁垒也会使供应链波动。从各国政策到国际互动,可看出太阳能产业未来的趋势:业者将加速国际化,既有市场需求将走向分散式系统,新市场将崛起。
政策与产业
趸购(feed-in tariff, FiT)、补贴等财政利多能鼓励市场需求与业者投入,反之亦然。以德国为例,自 2004 年提出高额 FiT 后安装量逐年上升,但近年大幅删减,加上国家财政问题,安装量也跟着减少,以 2012、2013 两年的消长最明显。意大利、日本等国也有类似的现象。因此,当政策发生变化,便能看出市场消长的趋势。
▲ 德国 2010~2013 年的安装量与 FiT 价格走势。资料来源:Federal Ministry for Economic Affairs and Energy(注:平均 FiT 为当年各级 FiT 之平均值)
除了财务政策外,国家的能源发展政策,与融资、工厂设立、商业补助等相关的产业措施,也会大幅改变产业生态。
优惠与发展 —— FiT、补贴
透过政策来吸引投资、增加装机,是发展能源产业最具体的方式。为对抗气候变迁,许多国家致力于提高再生能源比例,兼以鼓励新产业的发展。以中国为例,政府计划到 2020 年前安装 100GW 太阳能系统,有效带动太阳能业者大幅提高产能,并推高市场需求。日本经历福岛核灾后,于 2012 年七月祭出“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规定日本电力公司需依照 FiT 架构来收购所有再生能源电力,引发太阳能装机热潮,使该国成为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稳定市场。
相关报导:
- 中国2020年能源装机目标:风电200GW 太阳能100GW
- 德砸40 兆豪赌2050 年前将绿能比率提高至8 成
- METI措施驱动2014年日本新增太阳能装机或达8GW
FiT 政策
FiT 是提高安装量极有效的政策利多,往往也能反映市场变化的趋势。近年多国不断调降 FiT,以下列举部分变动状况:
各国删减 FiT 的原因不一,但多与供需趋于稳定、国家财政规划以及电网负荷力有关。目前,主要市场除中国仍积极投入资金外,多数国家的 FiT 渐减,新兴市场则开始提出财政利多,可看出新兴市场将成为太阳能业者的目标。
相关报导:
- 美太阳能产业不怕油价跌,ITC 到期前疯上线
- 成本下降飞快2025年太阳能将不需要国家补贴
- 日拟年底前降太阳能收购价格 平再生能源比例
- 德国绿能政策现重大调整 将削减补贴
- 大总结:中国九省新颁布的分散式光伏政策
- 澳政府拟撤太阳能板补贴
- 希腊新提案大幅削减光伏FIT补贴费率,平均削减30%。
- 英国2015年小型太阳能设施FIT补贴费率将减3.5%
- 瑞士2015年起将削减太阳能补贴 最高达23%
- 奥地利大幅下修太阳能补贴 减幅达8%
补贴的困境
在日本,以九州电力株式会社为首的几家大型电力公司于九月宣布暂停接受太阳能电站并网,原因在于,补贴所带来的大量装机可能会造成以下问题:1. 安装量高于现有电网吸收能力;2. 同时并入过量再生能源,带来电网崩溃风险;3. 并网之后即需付出补贴,但国家财政压力沉重。此外,日本产经省亦发现部分厂商有先申请、后动工,借此取得更高利润的现象,因此修正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希望改善这股太阳能歪风。
▲ 日本电力公司暂停并网的声明,暴露了大量大型电站的问题。(照片来源:minoru karamatsu via Flickr)
日本的并网问题显示大型电站的极限,说明 FiT 不是万能;中国则告诉世人:只有 FiT 还不够。今年,中国国家能源局计划安装 8GW 分散式太阳能,但前八个月的安装量仅有 1GW。能源局调查后发现,分散式光伏虽补贴优惠,但由于商业模式不明、不易融资,且屋顶资源取得困难,使安装进度大幅落后。为此,能源局于九月提出修改办法,希望能急起直追。
同时,德国今年曾创下全境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 74% 的纪录,但这些绿电并未完整储存或传输使用,进一步引发对储能系统与智慧电网的需求。财政优惠虽能有效鼓舞太阳能产业,但只靠撒钱还不够,上从国家财政、下到家用储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需要更完整的配套措施。
相关报导:
- 没戏了:日本2012年备案太阳能专案的1.82GW被取消
- 分散式光伏有靠山了:能源局15条新政终于出炉
- 中国颁布新政策,加大分布式光伏市场成长力道
- 虽遇阴雨 德再生能源发电量仍创单日高峰
贸易战争
▲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战是今年太阳能产业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照片来源: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除了国内政策之外,国际贸易也会对产业带来变化。今年最重大的国际贸易事件为美国对中国再度提出“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争端,美国商务部于终判宣布对台厂课以 11.45~27.55% 的反倾销税,中国厂商的双反合并税率则超过 75%。此番双反对三个国家分别造成的影响是:
- 美国:失去价格较便宜的中国产品,模组价格可能会上升,并影响使用者装机意愿。
- 中国:改变发展策略。一方面透过并购、海外设厂等方式由第三地工厂生产模组售给美国,另一方面配合中国国家政策发展国内市场,同时可能放弃向台湾厂商大量取货。
- 台湾:未来可能会因为税率而失去大笔中国订单,需重新安排电池与模组的各国产线,并开发新的市场。
课征高额惩罚税对供应链和市场影响深远。以台湾为例,台湾电池厂原先以中国为主要出海口,在 7 月 26 日双反初判宣布后,因税率高达 27.59~44.18%,使电池价格暴跌且许多厂商严重亏损。其后虽税率调降,但台厂的最佳发展策略已因此改变,供应链将会发生变动。
▲ 台湾多晶硅电池的价格在 7 月 26 日反倾销宣判后暴跌。(资料来源:EnergyTrend 研究)
除了美国之外,今年还有更多国家提出贸易制裁。这些制裁不见得会大幅改变市场需求,但必会改变供应端的策略。
发起者 | 对象 | 说明 |
美国 | 中国、台湾 | 请见 EnergyTrend 追踪报导。 |
欧盟 | 中国 | 违反2013年的限价限量协议 |
台湾、韩国、马来西亚 | 协助中国规避限价限量(相关报导) | |
澳洲 | 中国 | 控告中国倾销(相关报导) |
印度 | 美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 | 控诉倾销,但为配合新任总理Modi之发展方针,决议不对中国、台湾课征反倾销税。(相关报导) |
加拿大 | 中国 | 控诉倾销与补贴,进行调查中,将于明年一月宣布是否成案。(相关报导) |
中国 | 美国、韩国 | 对多晶硅提出双反并决定课税。但被视为是反制美国双反的手段。(相关报导) |
相关报导:
- 是谁让太阳能股如此敏感?
- 新双反税率中升台降,太阳能厂商各寻输美出路
- 太阳能厂第三季营运黯淡
未来趋势,市场有别
在欧美、日本等领导市场内,太阳能等绿能产业的供需在政策支援下逐渐稳定。随着接受度提高,加上财政与电网方面的限制,搭配监控、储能等设备的分散式太阳能将成为主流,大型电站装机潮将退烧。
而基于国际间的贸易纷争,以及东南亚、南美洲、中东与非洲等地对新能源的需求崛起,业者也将改变产业布局以及市场规划,拓展新兴市场将成为明年的重头戏。
相关报导:
- 全球太阳能2015年需求成长16.5%,新兴市场增长将超越40%
- 日本再生能源政策调整,太阳能发电将由地面转至屋顶
- [PV Taiwan] 太阳能产业变革,分散式系统领导市场
(本文由 EnergyTrend 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