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巨头的竞争从线上蔓延到线下,从软件系统到硬件装置,现在更是将战场延伸到天空,据 The Verge 报导,Facebook 有可能收购 TITAN 航太科技公司,这家公司主要业务是生产太阳能无人飞机,Facebook 希望能够使用无人机技术构架无线网络,这个专案与 Google 的高空气球无线网络计划相似,到底是无人机还是气球更适合发展无线网络?
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众多科技公司就尝试在天空布局无线网络,摆脱有线介质的束缚,让网络可以进入偏远的欠发达地区,其中比较知名的为手机提供通讯信号的 Globalstar 和铱星计划,初期的网络构建已经完成,由于无法商业化运营导致整个计划破产;另一个有微软的两位创始人 Bill Gates、Paul Allen 资助的 Teledesic 专案,由于地面信号接收装置体积过大,且无法相容不同制式的手机,项目进行初期也被叫停。
Google 的高空气球和 Facebook 的无人机则是高空网络传输的两个发展方向,从安全性来看,固定翼无人机可以远距离飞行,能耗非常低,高空气球停留在空中移动迟缓被破坏的风险大,不过相对于地面上的人来说,气球更为安全,无人机进入人口密集的地区,一旦发生故障坠毁 350 磅的的无人机造成的伤害不堪设想。
就稳定性而言,无人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实在没有应用到民用产业领域,需要更新或维修的时候,只要让飞机飞回基地就行;Google 使用的气球属于气象探测气球,表层非常薄且不耐磨,管理人员很难监控一只气球的耗损状况,很多气球使用不久之后就会破裂掉入大海,当然气球比无人机廉价得多,不存在需要召回维修的问题,Google 气球的成本大约为几百美元,无人机至少在几万美元以上。
两个项目面对的最大问题还是可操作性,技术和成本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发展来解决,相信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同意让 Facebook 的无人机在领空中自有穿梭,或许还没有开始工作就已经被击落了;Google 的气球看起来更无害一些,Loon 进入开放的平流层,已经在美国境外开始测试。
科技公司为何热衷于此类耗资不菲的天空网络开发计划,打开下一个 10 亿美元的网络市场,首先需要让欠发达地区的使用者接入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也让信号接收不再是此类项目的发展障碍。
Google’s balloons versus Facebook’s drones: the dogfight to send internet from the 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