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冲的疫情让台股大逃杀!本月备受瞩目的鸿海、国巨联手案,并没有让两位主角挺住跌势,近日股价双双下挫。究竟,疫情之下“鸿国合作案”还有多少利多?
全球电子代工龙头鸿海,与世界第三大被动元件厂国巨,继2020年9月宣布策略联盟后,2021年5月初宣布将进一步合资成立半导体公司。而双方跨界抢攻半导体市场,背后又有什么策略布局?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上任后积极结盟,除已与全球多家车厂合作外,2020年9月也与世界第三大、台湾最大被动元件厂国巨达成策略联盟,共同研发零组件,让已在电子零件布局完善的鸿海更上层楼,国巨也有机会搭上鸿海如车用的新事业的顺风车。
而5月初鸿海又与国巨进一步合作,将共同成立半导体公司“国瀚电子”,宣布进军小IC(低价的功率、类比)市场,双雄跨域踏入小IC的新领域。
▲ 国巨董事长陈泰铭(右)力图转型。
国巨扩产品线,议价能力再上层楼
被动元件因重资本投入,景气反转将拖垮营运,而属景气循环产业。
国巨营运也曾因市场报价起起落落而波动剧烈。近年董事长陈泰铭则多次强调国巨将转型,跳脱景气循环股。国巨靠的是对外并购扩张产品线,从以资通讯产品为主,转为纳入更多高阶、稳定的工业用、车用市场。
近年,国巨就靠着并购“君耀”进军保护元件、并购基美(Kemet)进军车用、并购普斯(Pulse)进军无线元件,除扩充集团规模,也减少景气循环疑虑。
这次进军半导体,国巨表示,一台电动车中使用的的半导体“归类小IC的部分超过90%”。董事长陈泰铭则点出,国巨产品线将从被动元件扩及至半导体(主动元件),提供客户更完整的元件,并一次购足,可为国巨带来极大的成长空间。
这与国巨近年不断开拓新产品线的策略吻合,业内人士则指出,国巨不断扩张产品线将扩大市场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能使捆绑销售“玩得起来”,提高了议价能力与营运动能。
鸿海拼车用,集团火力支援半导体
至于鸿海,董事长刘扬伟2019年上任后加速集团进军电动车市场,将集团机构件、电子零组件、系统组装等技能整合,抢攻电动车零组件及系统、组装商机,也成立MIH联盟,与合作伙伴共同订定车界标准。
鸿海则意图利用半导体为车用零组件之一,以扩大商机与影响力。
▲ 鸿海与裕隆结盟。(Source:鸿海)
如鸿海与美国新创电动车品牌Fisker宣布将在2023年开始生产电动车(以25万辆为目标),16日法说会时刘扬伟就提到,Fisker电动车所需芯片将由鸿海供应,其中小IC、区域控制IC,则是未来鸿海在电动车芯片努力的方向。
鸿海集团也集中火力协助半导体事业发展。集团已有IC设计、晶圆制造、封测、设备等公司,但仍积极物色并购标的,曾竞标马来西亚Silterra晶圆厂(失利)、洽购旺宏晶圆厂(进行中),新设的鸿海研究院,半导体也是研究项目之一。
业界人士则指出,国巨与鸿海的小IC合作,由于跨入新领域,“短期内难有成效”,但集团力量加持下,若是发展成功,不但有产能(夏普旗下晶圆厂)支援,更能与目前鸿海电动车解决方案整合,在部分领域中打击其他现有厂商的市占率。
当燃油车走向电动车,这些芯片值得关注
凯基投顾资深副总陈佳仪点出,车用IC认证时间较长,与台厂强调快节奏的风格不同,再加上台湾本身汽车工业较弱,比起有国内市场支援的美、日、德半导体大厂更显弱势,因此过去台厂在车用芯片投入较少。不过,台厂在逻辑IC(负责运算)仍有一定市占率。
而近年电动车崛起,汽车采用的电子系统、元件数量大幅提高,比起资通讯产品也需更多高频、耐高电压的芯片,而有许多商机值得留意。
陈佳仪点出,碳化硅(SiC)、三五族半导体(氮化镓、砷化镓等)在电动车应用上非常有潜力,尽管目前主要车用应用市场由国外半导体大厂瓜分,但仍可留意相关产能外包等延伸商机。
(本文由 远见杂志 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