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时间点对地热的发展可说是相当好,预计政府针对地热发电友善的法规加入法令修法并且公告。例如“开发行为应实施环境影响评估细目及范围认定标准”修法,预告在地热发电的规范已接轨欧盟的规范,10MW 地热电厂程度的开发才需要进行环评;“地热能发电系统示范奖励办法”修法预告,则放宽地热开发奖励对象,以及提高补助金额至新台币 1 亿元;“自用发电设备登记规则”修正公告放宽 2MW 以内自用发电适用较简化的程序;“再生能源发展条例”修法预告亦明定用电大户需要使用再生能源。
虽然台湾曾是全球第 14 个地热发电使用国,在地球科学研究上对于地热资源的评估较多数国家先进,多年前工研院曾盘点国内容易开发的地热资源将近 1GW,但国内在资料公开及法规管理上,却大幅落后 2007 年才设置地热发电设施的德国,甚至是非洲的肯亚也比不上,导致空有地热资源却无法吸引民间投资,理应有兴办公共事业领头羊地位的国营企业,也只能痴痴等待时机。
至今国内能源智库及幕僚仍轻看了地热能源的潜力,忽略不合时宜的庞杂法令,牵制地热发展。大家应该思考为何“地热专法”是地热发电国的基础法规。例如目前地热发电占 19% 的菲律宾及占 22% 的新西兰,还有每年成长 100MW 以上的美国、土耳其、印尼等国。但由于行政机关无意愿仿效国际上常见的策略,民间在督促政府施政上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政府能委托专业部会重视地热资源盘点及认证,促进民间投资干净基载的地热发电。
我国在 1970 年代曾利用美援资助地热探勘工作,与菲律宾、土耳其同期开始地热相关工作,但在戒严时期的环境下,取得采集的相关资料仅供中油公司及工研院内部使用,预计今年 3 月将“部分解密”。然而地热探勘技术日新月异,日本近年已利用空中磁力、重力探勘技术,广域探勘火山地区之地热征兆;德国慕尼黑市已完成全区域地热构造探勘,为更大幅度的地热开发预做准备,目标 2040 年全市零碳排放。国际上已经有 23 个国家建置地热数据库,其中包含中国、德国的地热数据库,数据库更包含所有油气井、水井、地质钻探等资料。这些公开使用的珍贵资料可以提供专家解析地下三维空间的温度分布,更容易完成地热资源及热区的盘点,下图以京都大学建立北海道地下三维温度模型的研究为例(下图)。下篇将提供具体建议做法,期待行政院能源及减碳办公室追踪了解。
▲ 北海道地下三维温度模型,可提供1500米内的地下温度模型,可清楚呈现地热资源位置及提供精确估算的基本参数。(Source:Bingwei Tian et al., 2015 )
参考文献:
- Bingwei Tian et al., Combination of Well-Logging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Remote Sensing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Hokkaido, Northern Japan, Remote Sensing 2015, 7(3), 2647-2667; doi:10.3390/rs70302647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
延伸阅读:
- IRENA:2020 年再生能源将比石化燃料更具竞争力
- 台电首座绿岛地热井,年发电量估破百万度
- 赖清德推再生能源 盼宜兰善用地热太阳能
- 核电厂就在岩浆库上方,为何金山万里不发展为地热发电专区?
- 看世界如何创造地热产业–给未来推动地热计划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