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底,《财讯》采访团队走进联电位于苏州和舰的厂区,采访和舰副董事长尤朝生(见首图),他是联电在中国市场最重要的操盘手。“你是什么时候到和舰的呢?”也许是和舰案留下的影响,停了 2 秒尤朝生才说,“我是 2003 年来的”,他把 15 年的青春,都留在这里。
今年,联电宣布将把中国重要子公司,包括苏州和舰、厦门联芯及做 IC 设计服务的山东联暻,申请在中国上市。但这一天,足足比尤朝生预期还晚了 14 年。
“和舰是 2001 年 11 月动土,2003 年 5 月试产,2003 年只做了 2,200 万美元营收,但是 2004 年就把前 3 年的投资全赚回来了!”尤朝生说,2004 年时,和舰就曾想要到新加坡去挂牌。
这一步,晚了 14 年 2004 年,和舰就想赴新加坡挂牌
但是,2005 年接着发生了和舰案,联电被指偷跑赴中国投资,2008 年金融海啸又带来市场压力,再加上投资者资金出场的需求,让和舰经营团队必须同时处理来自公司客户、主要投资者和台湾主管机关的巨大压力。
“我们原本有 4 个基石投资者,包括日本软银旗下的 SAIF、AIG、日本大和证券投资部,以及怡和创投。”尤朝生说,这些投资者在 2002 年投资和舰,2005 年遇上和舰案,7 年后有意出场,却遇上金融海啸;于是由联电出资,分批买回股东手上的股票,同时和台湾主管机关研议,如何以合法的程序将和舰以购并方式并入联电。2009 年,台湾相关法规终于出台,和舰最终以合法程序重回联电,至今年 6 月,联电持有和舰 96% 股份。
目前联电在中国最重要的 2 个厂,除了苏州和舰,还有位于厦门的联芯,和舰是旧有的 8 吋厂,联芯则是前年才投产的 12 吋厂,尤朝生则是这 2 家晶圆厂的主管。
尤朝生表示,和舰是 8 吋厂,原本外界对 8 吋厂的前景有疑虑,但 2013 年开始,新应用的出现,让和舰营收获利逐步走高。和舰去年创下成立以来获利新高,获利台币 7 亿元。
▲ 目前和舰拥有 8 吋所有制程,但产能供不应求。
和舰练好功夫,但缺规模 透过上市提升产能及竞争力
他分析,和舰现在的问题是产能不足,“这 2 年都是满载,连新客户要来试产,都没有办法。”和舰原本规划的产能是 6 万片,现在却装了 65,000 片的产能,生意太好,和舰还去买 12 吋厂用的曝光机,改造后生产 8 吋晶圆。
“8 吋晶圆厂能做的制程,我都有。”尤朝生透露,和舰的功夫练好了,但缺规模,上市的目的之一,是让和舰从 65,000 片扩张到 77,000 片,扩张业务规模。
反观联芯,根据联电年报,厦门联芯去年亏损台币 59 亿元。尤朝生说,不是因为没有生意,而是因为还没到经济规模。“目前联芯产能利用率有 8 成”,但是厦门厂投了 30 亿美元,以 6 年折旧计算,一年折旧成本就要 5 亿美元,如果规模太小,就算满载也无法负担高额折旧,产能扩大后,就有机会摊平。
联芯第一阶段规划 25,000 片的生产规模,目前只有 16,000、17,000 片,等于工厂里,水电成本都投下去了,却只有 6 成的产出,“一定要尽快达到 25,000 的规模”,采访团队站在厦门联芯厂外观察,现场仍不断在招工。
尤朝生分析,12 吋厂和 8 吋厂不一样,12 吋厂的生产成本更贵,“一定要攻大客户”,目前联芯以生产手机用处理器芯片为主,尤朝生表示,目前也在考虑让联芯采用 22 奈米技术生产,才更有竞争力,“但就算要用,也要通过投审会的审查。”
不过,联电过去擅长财务操作,公司拆拆并并,联电是否又打算再做一次财务工程,再大玩合资游戏?
尤朝生表示,这几年,联电已经少用合资方式经营公司,“以前联电有几个合资,后来不是全资控制,要不然就是拆伙。”他分析,像新加坡原本是合资,后来也改成独资,“地方政府或财务投资者,资金不可能长期在你这里,新加坡政府想把钱活化,扶植生技,钱还是要出来的。”他认为,靠合资取得客户跟产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跟 AMD、英飞凌的合资也是,“彼此的看法不太一样,一定是股权大的人说话,如果他想要的东西我给不了,最后只会分。”联芯目前是和当地政府合资,“这是因为台湾法规要求要合资。”目前联电占大股,拥有五成股权。
▲ 和舰副董事长尤朝生也是厦门联芯主管,他在采访中解释厦门高科技链的发展现况。
不再玩财务操作游戏? 联电在中国的新机会,也是风险
近年来,联电一直是申请赴中国投资金额最高的公司,现在又急需资金扩张,因此决 1 股上市。尤朝生坦言,“明年联电还会对和舰注资 2 亿美元充实资本,之后就应不需母公司金援,厦门联芯的资本支出,今年则是 38 亿人民币。”现在联电母公司对现金如何运用精打细算,如果在中国上市,可以就近筹资,提高手上资金的运用效率。
和舰 18 年的中国发展经验,就像一条船,始终在两岸之间摆荡,苦等上岸的一天。
在中国,他们做得再好,很难拥有内资待遇,和舰和中芯的待遇,不会一样。在台湾,任何往中国市场投资的资金和技术,也都要受到严格审查。两岸主管机关的态度,是联电在中国发展的机会,也是风险。
(本文由 财讯 授权转载)
延伸阅读:
- 和舰 A 股上市掀企业出走潮,联电:这太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