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GGAMen游戏资讯




光合作用不能没有“这座桥”!中研院叶绿体研究登上《自然》期刊

2025-05-14 214

人类所有的粮食,几乎全靠植物的叶绿体行光合作用而来。其中,叶绿体的蛋白质输入机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李秀敏特聘研究员的团队,历时 7 年,用创新方法找到能让蛋白质穿越叶绿体外围双层膜的桥梁通道,并将其命名为 TIC236,成功解开叶绿体运作之谜。此研究成果有助掌握叶绿体的构造,进而了解植物的演化史。研究论文已于 11 月 21 日登上知名国际期刊《自然》(Nature),并获专文推荐。

李秀敏形容,如果把植物的细胞看成是一座城市,细胞中的叶绿体就像是“城市农园”,专责生产食物。而农园里所需的工人,就是来自城市各处的蛋白质。然而,叶绿体外围的双层膜,就像是农场周围的两道墙,中间还有一条护城河。本次研究即发现,在两道围墙间搭建起一座连结桥梁(TIC236),才能让蛋白质顺利进入叶绿体内部“工作”。李秀敏说,若是没有 TIC236 让蛋白质通过,不仅叶绿体会“缺工”,植物也会在胚胎发育阶段即死亡。

▲ 光合作用所需的蛋白质借由叶绿体膜上的外膜(TOC)和内膜(TIC)机组运输进入叶绿体,但这两套机组如何连接,一直未知。

本研究发现不仅解开叶绿体运作机制的谜底,更意外发现,TIC236 是由蓝绿菌的一个类似蛋白演化而来,对叶绿体的“身世”提供一条有利的线索。在生物演化史中,远古的某个蓝绿菌,被其他单细胞生物吞噬,逐渐演化为现今植物中的叶绿体,改变了整个地球的生态。本次研究将有利于探索叶绿体是由何种蓝绿菌演化而来,找到它的“祖先”。

此外,这次研究发现的桥梁连接方式,也能进一步了解蛋白质进入胞器的不同方式。在细胞中,充满各种胞器,运用不同方式让蛋白质进入其中。例如:粒线体是将外围双膜在部分地方紧紧贴近,让护城河消失,以利蛋白质进入,而本研究则发现,叶绿体是透过搭建桥梁串接双膜,让蛋白质通过。由此不同的运输方式可推断,叶绿体和粒线体有着各自不同的细菌祖先。

▲ 李秀敏圑队的研究结果显示“TIC236”提供了蛋白质穿越叶绿体双膜的联结桥梁。

▲ 研究团队并发现植物叶绿体蛋白质输入系统的骨架,包含外膜通道 TOC75 及联结桥梁 TIC236 乃是由革蓝氏阴性细菌(包含蓝绿菌、大肠杆菌及莱姆病螺旋体等)的 BamA-TamB 分泌系统演化而来。

李秀敏长期研究蛋白质进入叶绿体的过程,并屡屡有重大突破。本次能有此重要发现的原因之一,是其创新性的研究方法。李秀敏表示,过去研究难以对叶绿体外围的双膜有精确的分析,是因为叶绿体内部含有大量的叶绿饼,其成分会干扰质谱仪分析结果。本次研究首先突破材料取得的困难,从与叶绿体相似、却没有叶绿饼的白色体切入,终于找到蛋白质穿越叶绿体外围双膜的连结桥梁。

2019-03-11 01:31: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新闻网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游戏头条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