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说过谎,你就很有机会再说一遍。最新研究指出,我们在不诚实的时候,大脑被刺激活化的特定部位,会随着次数的累积而反应越来越小──这将导致我们对说谎逐渐无感,让欺骗旁人这件事变得更稀松平常。
历史上充斥知名骗徒的奇闻轶事,关于他们怎么花言巧语,犯下重罪,或是缔造传奇。但回到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撒些大小不一的谎,不论是出自善意,或只是为自己找个借口。当然,每个人说谎的频率不一。直到近期,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团队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一篇报告,才首次有人从生物学角度去探究这类情况。
大脑中的杏仁核(amygdala)是调节情感的部位。我们欺骗某人时,杏仁核会被触动,产生羞愧或罪恶的感觉。而我们已经知道,当人类不断重复看到像是可爱小狗的画面或是令人难过的照片时,杏仁核的活动会越来越小,情感逐渐减弱。于是该研究团队想要了解,人类在持续说谎时,是否也有一样的情况。
该团队进行了实验,内容如下:让一群成年受试者,分别和不认识的伙伴合作。受试者必须看着一幅玻璃罐的图片,并告诉他们的伙伴有多少钱币在罐子里,让伙伴去回答,每一次结束后双方都能获得报酬。但有时候,即便受试者说谎,也能帮助自己或伙伴拿到更多的钱。
研究团队刻意设定出这样一种情境:提供受试者有自愿说谎的机会,并暗暗鼓励他们这么做。在这过程中,会有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扫描受试者的脑部,测量神经元活动所引发血液流动的细微变化,以分析大脑各区域的功能运作。
当受试者发现说谎对自己有利可图后,就会更倾向欺骗伙伴。不过,随着实验进行,受试者并不一定每次说谎都有好处,但他们还是持续把谎越扯越大。结果透过 fMRI,可以发现随着谎越说越多,杏仁核的活动也越来越小。这多少意味着,人们不断说谎往往不只是出于理性的精密算计,而是因为他们对说谎逐渐麻木。
观察到受试者每次说谎时杏仁核活动减弱的程度,也能预测他们下一次欺骗会严重多少。但这份研究还有一些限制。因为团队设计了一个特定环境做实验,研究人员能够确实掌握各项变数;但移到其他类型的环境或是现实生活中,不诚实所牵涉的范围变很广,一切关联性将变得隐晦不明。此外,fMRI 所侦测出脑部神经元活动,往往是难以解释的。研究人员 Tali Sharot 承认,目前这项研究,虽然可以确认杏仁核活动的减弱与说谎有关,但至于是否代表他们在负面情感上产生反应变化,还要进一步所观察的特定脑部区域,才能推测。
这项研究的成果似乎证明了一种“滑坡效应”,谎说得越多,就会越肆无忌惮,像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那些腐败政客或金融家。但研究团队强调,实验中的受试者不会因欺骗而受到惩罚,于是自行得出了在那种环境里说谎没问题的结论,并加以“贯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欺骗却得面临遭受谴责的风险,因此在将此研究的结论推展到现实世界时,要更加谨慎。
该团队预计在更接近现实的环境中进行重复的研究。如果这一系列研究成果经得起考验,那么代表往后谎言不该再被容忍,以免人们到了紧要关头时撒起瞒天大谎。
- Why Big Liars Often Start Out as Small Ones
- Your brain gets used to lying as you do it more
(首图来源:Flickr/Jonas Bengtsson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