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生命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老去,但世界上有一些不老“异类”,比如鼠耳蝠属蝙蝠,小小一只寿命却可能活超过 40 年。现在生物学家更进一步发现这些蝙蝠身上的不老关键基因,也许未来可替人类找到长寿的秘诀。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有关细胞衰老研究的历史。2009 年时,分子生物学家伊丽莎白‧布雷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因研究“端粒”和“端粒酶”如何成为保护染色体的“护卫”而成为该领域先驱,并与另外两名分子生物学家格雷德、绍斯塔克一起获得 200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归功于他们的发现,今天我们有了对端粒的基本概念。端粒(Telomere)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 DNA 重复序列,为染色体保护结构,用来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DNA 的复制机制为每次染色体复制后,延迟股上的染色体末端必然无法被复制,因此真核生物在染色体末端另演化出“端粒”以当作可被重复遗弃的片段。
随着分裂次数越多,端粒会变得越来越小直到消耗殆尽,之后细胞将立即启动凋亡机制,虽然目前因果关系还有些模糊,但端粒也被推测和衰老及死亡率有明显关联。也就是说等你老了,染色体上的端粒可能已缩小不到刚出生时的一半──不只人类,多数生物都是如此。
但某些种类的蝙蝠却违背这种机制而变得超长寿,引起科学家关注。
按照定律,小型生物代谢快、寿命短,大型生物代谢慢、寿命长,比如蜉蝣(mayfly)寿命只有数小时至几天,但有些鲸鱼可以活 2 世纪。引起科学家注意的是鼠耳蝠属(学名:Myotis)蝙蝠,体重介于 2~45 公克,体型特征为耳朵长度大于宽度、有长矛形状的耳屏,该属底下约有 90 个不同种类。
鼠耳蝠属是世上“最长寿”的蝙蝠,其中已知有 13 个种类可为自己庆祝 20 岁生日,而布氏鼠耳蝠(Myotis brandti)甚至有活到 41 岁的纪录,寿命远超科学家的预想。
更神奇的是──这些蝙蝠就算老到飞不动了也不会得癌症。由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生物学家 Emma Teeling 领导的跨国合作研究表示,鼠耳蝠可能已经演化出修复细胞损伤但不诱发癌症的独特染色体机制,和大多数按定律生老病死的蝙蝠种不同,鼠耳蝠最后通常死于饥荒、脱水或意外事故,很少死于老年病变。
▲ 鼠耳蝠属蝙蝠。
该研究针对 4 个不同物种蝙蝠的基因组(总共 500 只蝙蝠的 DNA)进行活检,团队发现,其中两种蝙蝠正常老化(染色体端粒大小随着时间耗损),但鼠耳蝠属蝙蝠的端粒长度竟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它们没有衰老迹象,特别的是“端粒酶”活性并没有表达出来。
根据维基百科资料,端粒酶的存在是为了填补 DNA 复制机制的缺陷,即修复延长端粒,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损耗。
为进一步了解鼠耳蝠的端粒为何不随着年龄缩短,研究人员再将其基因组与其他 52 种哺乳动物比较,研究重点放在 225 种与端粒有关的基因,最后确定发现了长寿蝙蝠对抗衰老的关键遗传差异:ATM、SETX 两种基因在端粒修复机制中发挥重大影响。
未来,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方法避免端粒随着时间流逝而缩短,就能阻止细胞老化,最终,科学家也许有机会透过异常长寿蝙蝠身上的秘密,找到延缓人体老化、维持健康的长寿秘诀。新研究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
- DNA From Long-Lived Bats Supports Prominent Human Life Extension Theory
- The Bats That Never Get Old
- SECRET TO A LONG LIFE COULD BE REVEALED IN BAT DNA THAT DOESN’T DEGRADE
(首图来源:都柏林大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