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 全台无预警大停电,造成逾 600 万户居民陷入黑暗,揭露台湾电力供应的潜藏危机。不过,却有一家上市 IC 设计公司的老董,花了 7 年、烧光 10 亿元,要为台湾解决缺电问题,进而找到商机。
他,是茂达电子创办人陈善南(首图中),研发工程师出身的他,曾为台积电发表第一篇国际专利论文,早在 7 年前就投身节能马达的研发,提倡“自己的电自己省”。
创办大青节能科技,已晋升为全台最大智慧马达制造商,从 IC 设计跨业经营,他要解决台湾限电危机的最新方法,竟是挑战水产养殖业。
他发现养殖水车超耗电 1 年用电可让高铁跑 17 年
“台湾水产养殖业至少有 100 万台增氧机,1 年用电量上看 85 亿度,可让高铁列车跑 17.9 年,”陈善南说,这是过去没发现的吃电怪兽,他一头栽入节能增氧机研发。
从 IC 设计,投入省电马达,原来是因为他 7 年前从国际能源总署的统计发现,全球有 50% 用电量是被马达消耗,因此先投入智慧马达的研发。
当时,智慧马达的技术,掌握在日本大厂之手,为找出节能秘密,他发挥研发工程师的性格,花了一年半拆解至少 500 颗的日本马达,终于发现马达的铜线线圈位置是关键。“线圈从马达外面改放到里面,铜线用量省一半,成本也降低 4 成。”他说。
“他的马达节电效率超过 50%,拿下国内 8 成变频电风扇的马达订单,”国内最大家电马达供应商、宥力翔董事长邱三福说。大青不仅间接供货给东元、声宝、统一与奇美等大厂,也跨足商用空调马达市场,连澳门美高梅(MGM)酒店也是客户。
智慧马达一役成功叩关,有了利器加持,陈善南着手各式产品的改造,从果汁机到电动车,都有他投入研发的身影。2015 年底,在富美鑫集团副总裁夏立言的引介下,结识了印尼的养殖业者,让他找到节能的新目标。
“传统高密度的养殖渔业,为了提高池水溶氧量,必须使用增氧机打水,以提高鱼虾的存活率。”夏立言说。他的提醒,让陈善南特地调阅空拍图,观察东南亚和台湾的养殖池增氧机(俗称水车)的分布情况,“不只是东南亚,台湾中南部的鱼塭、虾塘,密密麻麻的分布点,都是一台台水车。”这才发现用电量之大。
电费是水产养殖业的 3 大成本之一。“水车要 24 小时运转很耗电,我还特别跑到南部去看,养殖户沿着台电的电线杆偷牵电线供电,有人因此被电死。”陈善南说,这让他更坚定研发节能水车的决心。
他砸近 6 成年营收 帮水车“减重”,省电 5 成
传统式水车因使用交流感应马达,须以减速器来间接驱动马达,只能发挥 5 成马达效率,每年耗电量更上看 8,500 度。他足足花了 2 年时间,带领团队研发,先是计算马达的输出扭力,再重新设计适合的新式水车马达。
为达省电效果,他曾买扭力大的中国制摩托车马达来开发,不料却踢到铁板。
“中国制品质不佳,拿到池里一试用就爆炸。”陈善南笑说。贵为上市公司老董的他,带着工程师,“也穿着青蛙装下水,只为了测试马达效果,一下要去追没绑好的浮筒,一下扯掉电线,还有一回踩到池底的鱼,滑了一大跤。”20 年的老战友、大青节能科技公司总经理沈正民回忆。
最后的解决方式,还是选择投资 1 亿元、等同公司去年营收的五成九,重新开模打造马达模组;他以智慧马达取代减速器的功率,让增氧机成功减重 40 公斤,马达效率是传统式的 3 倍。
提升效率还不够,如何防水才是关键。池中的水无孔不入,“从螺丝孔渗入马达内部,造成 IC 驱动装置短路,”陈善南说,为了研究防锈、防水的马达制程,他至少做出 30 个马达样品,测试十多种防水材质,最后设计出 O 型环,成功封住接缝处,让马达滴水不进。
辛苦坚持,换来好成果。他的智慧马达,让增氧机的效能大幅提升,经成功大学前瞻绿色产业科技研究暨验证中心的实验证明,其增氧效果比传统水车多 2 倍,“更能节省约 5 成的耗电量”,旺欣节能科技公司董事长邱毓全说。
据台电规划,备转容量低于 50 万瓩则要启动限电,陈善南说:“我的增氧机每台节能 500 瓦,全台至少有 100 万台增氧机在运转,如果全改用节能增氧机,就能节电 50 万瓩,等于 1 个核电机组的发电量。”
称霸相对成熟的电风扇马达市场后,现在陈善南要进军一个没有既定通路的领域,他要如何让台湾的水产养殖业,愿意换上智慧省电马达,才是接下来的挑战。
(作者:林淑慧;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商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