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脸上冒出一颗大痘痘时,这到底是因为火气大?皮肤太油?还是皮肤缺水呢?针对许多人在意的冒痘、粉刺、皱纹等各种皮肤问题,新创公司“Skin Electric”打算用小小一块皮肤检测贴片,为大家找出解答。而他们采取的方式或许会颠覆我们对皮肤问题的想像:那就是从皮肤上的“菌相”找起。
皮肤菌相理论:痘痘、皱纹滋生都是坏菌太猖狂
就如同人们的肠胃道里住着各种好菌及坏菌,Skin Electric 首席执行官赖柏融说明,人们的皮肤上也住着好菌与坏菌,这些菌种在脸上形成的生态系,在医学上称作“皮肤微生物群系”(skin microbiome),而其中某些菌种,就是引发皮肤问题的凶手。
痘痘、粉刺、老人斑、皱纹等各种皮肤问题,都可以推定是某些菌种繁殖过盛,使得皮肤菌相失去平衡所造成的。
例如痘痘问题,就是由于一种叫“P ACNE”的坏菌寄宿在皮肤毛孔里,它以油脂为食,并会代谢出毒素,当太多毒素进到人的身体,使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就会冒痘。
那么,假设我们随时监控皮肤菌相,控制引发痘痘的“P ACNE”菌数量;甚至在“P ACNE”菌繁殖过盛、它代谢的毒素太多时,培养其他好菌来抑制“P ACNE”菌,是不是就能有效预防且解决痘痘问题?
这套皮肤菌相平衡理论,就是 Skin Electric 想要实际应用在每个人皮肤上的保养及治疗方式。
用“电流”让菌丛现踪,开发出平价快速皮肤检测贴片
不过,以现在的检测方法,要测得一个人的皮肤菌相,需耗费许多时间与金钱。首先,必须对皮肤采样,把样本送回实验室,再用精密仪器进行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找出菌种及数量。
由于检测成本如此之高,导致皮肤菌相平衡理论难以普及应用。这就促使了 Skin Electric 团队致力开发平价又快速的皮肤检测装置,他们的工作也从实验室中的菌相研究,跨入硬件及应用开发领域。
他们发现,菌种在代谢产生发酵物质的过程中,会发出电流,而每一菌种的电流讯号特征都不同,因此就能透过搜集皮肤上的电流讯号,判读菌种以及其数量。这即是 Skin Electric 皮肤检测贴片的运作原理:一项结合生物医学以及物联的网软硬整合产品。
▲ Skin Electric 的皮肤检测贴片能够侦测不同菌种产生的电流讯号,监控皮肤“菌相”,之后更可针对不同症状使用保养品。(Source:科技新报)
台、美生医工程团队联手,皮肤菌种研究连保养品大厂都抢着要
虽然原理看似简单,但产品真正核心的价值在于难以超越的皮肤菌相研究成果。
催生 Skin Electric 的创办人黄俊铭,是中央大学生医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长时间以来研究皮肤菌相,甚至推动“皮肤益生菌银行(Skin Probiotic Bank)”的建立。皮肤上的好菌及坏菌(微生物)就像肠道的一样扮演重要角色,透过不同的临床病例,黄俊铭与其团队分离出大量皮肤中微生物来建立皮肤益生菌银行,因此储存了大量的益生菌,并可进行皮肤益生菌的比对。
而他所带领的 Skin Electric 团队,则是由台湾中央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组的硕、博士研究生,以及美国的研究团队共同组成,光是研究人员就超过 30 人,在皮肤菌相领域形成一股庞大的研究能量。历经长久的累积,Skin Electric 找出许多造成各类皮肤问题的菌种,以及菌种的电流讯号特征。
同时,他们也研究出能使用什么样的益生质(学术名称为“选择性发酵碳元(selective fermentation inducers,SFIs),用以帮助好菌加速生长,抑制特定坏菌。首席执行官赖柏融解释,就跟许多人会吃益生菌来培养肠胃道好菌,人们若是把益生质涂抹在皮肤上,也能帮助皮肤上的好菌生长。
益生质的应用潜力也被市场看好,目前 Skin Electric 拥有 12 项益生质专利,已经吸引好几家国际知名美妆品牌找上他们,希望能取得专利授权,开发含有益生质的保养品。
把研究成果作成产品,Skin Electric 的一条龙研发事业
Skin Electric 皮肤检测贴片仍在原型开发阶段,预计要再 2 至 3 年才会上市,目标是希望皮肤检测贴片成为家用、个人化的美容保养仪器。只要使用者定期测量皮肤菌相,Skin Electric 就能依菌相状况,推荐适合使用的益生质,可以看作是量身打造的客制化保养品。
从菌种研究、皮肤检测、保养品制造,再到保养品推荐的服务,都由 Skin Electric 一手掌握。团队相信,皮肤菌相平衡理论很可能颠覆现有的保养品市场。学术研究要怎么跳脱论文报告和数据,怎么让数据能够应用,怎么跨入产品开发,甚至发展一套可以打入市场的商业模式,Skin Electric 结合研究成果和并开发应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创新模范。
(首图来源:《科技新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