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策与时间推进,未来台湾将会有愈来愈多离岸风场落成,预计到了 2025 年将会新设超过 600 座离岸风机,然而每座风场动辄铺设超过 200 公里长的海底电缆,海底缆线与既有的天然气、油管线间可能衍生的竞合问题及用海秩序如何管理,将是重要的课题。
台湾风能协会(TwnWEA)及台湾离岸风电产业协会(TOWIA)今(7 日)日在交通部集思会议中心举办离岸风场海缆议题研讨会,针对政策法规与工程技术两大面向,邀请欧洲及台湾官员及相关业者分享相关政策法规规划,并聚集具有海底电缆及通讯缆线设置经验的国内外企业进行实际案例分享。
台湾第一座大规模离岸风电于 2019 年正式落成,随后因应 2025 年 5.5GW 目标、2026 到 2035 年 10GW 的规模扩增,这些风场都需要海底电缆将电力传到陆上,只是要如何克服看似平静实则危险的海向?
原先在国产化目标中,预期可以在 2025 年安装超过 2,000 公里的海底电力网络,但随后国内业者发现设置海底电缆开发风险高,海底电缆需要专用工厂、也要在港边兴建,选址与土地取得都是挑战,业者皆无意愿投资最后海底电缆项目遭国产化名单除名。
经济部政务次长曾文生在研讨会时指出,海缆议题上有两层结构,一是工程的技术、施工规范问题,需要拟定标准规范与厘清权利义务,第二则是有没有相关弥补规范,需要建立一个可遵循的规范。曾文生举例,假定风电厂商因为天然气施设与抢修,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回避,届时那些损失要单独计算还是可以用合约延长来弥补,目前都有在讨论,但还缺一个明确答案。
离岸风电的海缆呈东西向布设,会跨过中油南北向的天然气管线,要如何提高天然气管的安全防护、面对维修、抢修时的责任归属,这些都得考量权利义务关系,曾文生表示,升压后的海底电缆,经过并与其他的缆线交错后,有可能会影响通讯讯号与天然气管或油管,因此技术上需要合理设计才能避免冲击这些会用到电流等相关技术的安全与工程,让他们能同时在一个范围内和平共处。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
延伸阅读:
- 瞄准太阳能、储能商机,电缆厂大亚斥百亿布局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