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厂与医材厂总是希望医师能多开立自家产品的处方,为此在全球派遣无数业务代表在医院中与医师身边团团转,有时赞助研究、协办活动,有时只是请吃个便当,看似小钱,总金额累积起来也相当惊人,2015 年美国药厂与医材厂投入在医院与医师相关经费高达 75.2 亿美元,相当于 2,436 亿元新台币。
这项数据来自于美国《可负担医疗照护法案》,也就是俗称的奥巴马健保,法案中包含《给付医师阳光法案》要求药厂与医材制造商必须公开支付给医疗院所以及医师的费用,在 2014 年,总额为 74.9 亿美元,与 2015 年的 75.2 亿美元差不多,也就是每年美国药厂与医材厂大概都付了 75 亿美元上下给医师及医疗院所。
这些费用包括研究经费、赞助继续医学教育的经费、演讲费用、差旅费以及请吃饭的饭钱。 2015 年,美国有 62 万位医师收受各种不同的费用,来自 1,456 家公司。
许多批评者认为这种关系会影响医师的判断,譬如医师会更倾向开立较昂贵的原厂药,而非学名药,有研究显示,医师甚至不用大钱收买,因为《JAMA 内科》(JAMA Internal Medicine )期刊的一篇论文显示光是请吃一顿便宜的饭,就能让医师更常开立原厂药物。
医师被误解开原厂药是图利药厂
但针对这种批评,也有相当的反对声浪,指出这种批评是诛心之论,许多缺乏基本药理观念的公卫学者,经常以为原厂药与学名药认为主成分相同就药效完全相同,更一厢情愿的认为一律使用学名药是省钱,用价格较高的原厂药一定是浪费,由于有此彻底错误观念,所以认定只要开立原厂药,就是医师“收贿”所以“图利”药厂。事实上,医师与病人在药物实际运用上,经常会发现因为制程不同,药物动力学不同,品质也不同,使得原厂药与学名药的用药效果常发生显著的差别。
澄清者指出,逻辑上可知,高收入的美国医师不可能因为请吃一顿饭,就受到“收买”而“图利”药厂,重点不在于吃饭,而是吃饭的场合往往是药厂前来说明药物的会议上发放便当,所以吃了一顿廉价餐点,事后更倾向开立原厂药,并非吃人的手软所以就被收买,而是药厂提出的说明让医师认同,所以才会为了医疗本身的选择而开立原厂药物。
但无论如何,药厂与医材厂一年花上 75 亿美元上下,仍然引人侧目。过去台湾也有类似情况,医院中到处是药厂的业务代表,他们忙得如蜜蜂般在医师身边团团转,如今因为健保打压药价给付,许多药物根本退出台湾市场,更有医院在用药资讯系统上就直接“建议”医师不要开原厂药以遂行降低成本,以因应健保给付的缩水。在这种环境下,还留着的药厂越来越意兴阑珊,如今不会再见到过去大批业务代表在医院里奔走的盛况,这对病人到底是好是坏,也就很难说了。
- Drug and Medical Device Companies Shelled Out $7.5 Billion to Docs and Hospitals in 2015
(首图来源:Flickr/Lee Haywood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