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体验到这样的恐怖……”2012 年 1 月,日本知名影星渡边谦受邀在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表演说,主题是分享日本“311”灾后重建经验。这场灾难,固然包括了日本史上最大地震、海啸,但渡边谦所谓的“恐怖”,直指地震与海啸所引发的核灾:“我们已经体验到依赖‘核能’,这项人类直到最后都无法控制的物质的恐怖。”
2019 年,渡边谦参与由 311 核灾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福岛 50 英雄》,饰演在事故第一线拚命阻止灾情扩大、被日本民众视为护国英雄的福岛第一核电厂厂长吉田昌郎。在开拍前的记者会,渡边谦说,这部电影不在于争论核电的对或错,而是透过回顾,帮助年轻世代衡量未来的选择,“日本人不太擅长从过去学到教训……关于福岛(核灾),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教训,是从记忆而来。311 核灾 10 年了,当时的恐怖记忆褪色了吗?答案,攸关这场巨灾的教训是否仍在人心,也攸关我们未来的选择。
10 年后的今天,福岛县仍有逾 300 平方公里区域不宜人居,冷却反应炉所用的污水、搁置的燃料棒、废弃的核电机组,也还无法完全解决。一切就如日本现任众议员、311 事件发生时,担任日本首相的菅直人对核灾的描述:“放射性物质的毒性,无法被时间稀释。”
距离福岛 2,500 公里的台湾,并未遭受“毒性”的立即危害,但当时的日本灭国危机,终究重重敲醒了这座同样人口稠密、同样地震频繁,拥有 3 座仍在服役、1 座接近完工核电厂的岛国,而且,其中 3 座核电厂距离首都更不到 30 公里。
“不永远倚赖核电”成共识 能源政策聚焦燃煤、天然气与再生能源
“福岛经验可以证明,核灾发生的概率不会是零,多数人应该也同意,台湾北部如果发生核灾,损失绝对超过我们所能承受的范围。剩下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拿命运赌一把,赌那亿万分之一的概率,永远都不会发生?”曾针对核电相关议题多次进行调查的监察委员赵永清认为,民众能接受既有核电厂运作至除役,但坚决反对安全存疑的核四商转,是权衡“时间”与“冲击”后的理性决断。
“从 2014 年核四封存到现在,关于台湾应不应该发展核电的一切客观条件都没改变,核电厂一样接近人口稠密的台北都会区,核四仍然盖在断层带上,依然缺了很多零组件,核废料的干式储存技术也没有进展。”环团出身的民进党立委洪申翰这么说。
洪申翰表示,如今箭在弦上的核四公投未必是一件坏事,毕竟反核方能有机会将问题再次摊在阳光下,重温民众记忆;支持核四商转的一方,则有义务提出能确保核安的新证据与作法。
其实,随着“311 核灾 10 周年”的日子到来,台湾民众或许也渐渐忆起“那些年对核电的省思”,3 月初,《今周刊》委托世新大学进行的民调显示,有 66% 的受访民众,支持-目前致力于以再生能源取代核电的政策。此外,在“电力供给充足”的前提下,更有高达 73.4% 的民众支持停止或减少使用核电。不设任何前提下,有近 45% 的民众反对启封核四,38.3% 表示支持。
台湾若发生核灾 4 成民众认为会比福岛严重
在同一份民调中,逾半数民众对核四一旦商转,机组设备能维持设计时的安全标准不具信心;近半数对发生核灾时台电的危机处理能力不具信心;43% 的民众认为,北台湾一旦发生核灾,损失将比福岛更为严重,仅 15% 认为灾情会较福岛轻微。
“-如果想实现非核家园目标,不让台湾人置身于不可承受的风险之中,就应该用尽一切努力发展再生能源,确保供电稳定。”赵永清下了结论。
非核家园,绝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但在亲身经历核灾的菅直人口中,追求绝对的核安,是一条难度更高、近乎不可能达标的路。10 年前的台湾,幸运地获得一次“无痛教训”;后续能做的,当然是不让福岛悲剧,有任何在台湾重演的机会。
(本文由《今周刊》授权转载;首图来源:达志影像)
延伸阅读:
- 311 日本福岛核灾十周年,900 吨辐射废弃物待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