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的身影在两岸交流 30 年的过程中屡有变化,陈德鹏以音乐参与了后面的 15 年,当中国从世界工厂转为世界市场时,他也从乐器贸易商转型经营音乐网站。灵活,是台商的鲜明形象。
两岸于 2001 年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当时欲以更开放的环境,换取高经济成长,对台经贸政策更积极灵活,并进入规范化。陈德鹏相中有很多乐器制造商的广州,决定于 2002 年前往开设乐器贸易公司。
其实陈德鹏的中国经验年代更早,他在 1993 年就和父亲到上海旅行,只是当年留下的印象并不太正面,“那时候,连上厕所都不知道要去哪里”,之后父亲再约他到中国旅游,他笑说:“我死都不肯。”
直到 1997 年,他才因为工作的关系开始较频繁到中国。让陈德鹏意外的是,不过短短 4 年,就可以感觉到中国的经济开始动了,当时两岸经济实力台湾明显优于中国,“大家看到台商就是财神爷,好开心喔!”
到广州开设贸易公司之后,2003 年上海办了一个大型的乐器展,他整理了两大货柜的货品,在 2004 年迁往上海,开始从事乐器制造。面对急遽变化的中国经商环境,陈德鹏不断用生意鼻嗅出市场商机。
台湾最重要的就是软实力
中国在 1994 年建立互联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收看优酷网、土豆网已成为中国民众生活的日常,这启发了陈德鹏,决定透过成立音乐交流网站,帮自家乐器品牌打广告,以拓展更大的市场。
于是,他在 2015 年正式成立好琴声网站,除了开始在两岸举办线下的音乐比赛外,两岸民众也可透过自拍的影音短片来场“线上尬琴”。陈德鹏则在网站上置入自家乐器品牌的 Logo 或赞助商的广告。
从事文化相关产业,陈德鹏对两岸软实力的议题相当关心。他观察,中国已经富有起来了,开始期盼丰富的精神生活,于是会出现大量的音乐创作;但台湾民众的教育水准较平均,目前在创作品质上仍具优势。
从民间的角度来看两岸交流成果,陈德鹏说,台湾人不一定懂中国,但中国人对台湾的认识更不足,主要是中国媒体能给予的资讯很有限,所以更要鼓励中国民众到台湾亲自走一趟。
他说,台湾最重要的就是软实力,包括民主制度、健保制度、教育制度都是世界楷模,台湾民众在两岸交流中应该要展现出自信,而不是排拒。像他自己长在台湾,对人与社会就很有信任感,这是中国人称羡的。
至于音乐产业方面,中国最想向台湾取经的地方,陈德鹏说,就是人才。而他在和台湾的大学合办音乐比赛时,也有不少教授告诉他,希望能帮台湾过度饱和的音乐师资想想办法,让他们有机会能到中国工作。
从贸易商、制造商再到经营网络,陈德鹏在 14 亿人口的市场里随着风口一再切换角色、调整定位,为自家企业注入新意,对两岸交流的各方面也有更深刻体验。
(作者:陈家伦;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