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在太空科技发展方面,虽不及美国或中国能投入大量经费研发大型卫星,却有稳健基础与潜力朝特色化关键太空元件深耕,走出小国大战略。科技部今(13)日概述台湾第三期“太空科技长程发展计划”,预计投入新台币 251 亿元,发展 6 枚先导型高分辨率光学遥测卫星、2 枚超高分辨率智能遥测卫星、2 枚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前总统李登辉于民国 77 年 10 月宣布台湾必须发展卫星计划,于是国家太空中心依此在 80 年正式成立,投入第一期“国家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开始累积台湾的太空科研基础。
第一期计划期间(1991~2006 年),太空中心研发了福卫一号(低轨道科学实验卫星)、福卫二号(遥测与科学任务)、福卫三号(气象与科学任务),建造基础设施;第二期计划期间(2004~2018 年)开始建立初步自主太空研发能量,福卫五号(遥测与科学任务)就是成功例子。
福卫七号目前已全部着装完毕,只等美方通知发射日期,就可以立刻运送至火箭发射场。
(Source:科技新报)
而自 2019 年起至 2028 年,太空中心将投入第三期计划,规划推动的计划包括:发射 6 枚(两两一组)先导型高分辨率光学遥测卫星、2 枚超高分辨率智能遥测卫星、2 枚合成孔径雷达卫星(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以及外太空探索计划,总计经费达新台币 251 亿元。
“先导型高分辨率光学遥测卫星”及“超高分辨率智能遥测卫星”的影像分辨率均优于 2017 年福卫五号的 2 米分辨率,先导型高分辨率光学遥测卫星的分辨率达 1 米,而超高分辨率智能遥测卫星则是次米级分辨率;或白话一点来说:福卫五号可从空中看到一台轿车、先导型高分辨率光学遥测卫星可看到一台机车,那么超高分辨率智能遥测卫星就可以看到一台小孩的玩具车。
而各枚卫星也会搭载各种国内自制的不同科学酬载、自行发展的关键零组件,比如星上动态物件辨识系统、绿色推进过氧化氢模组、高速轻量化 X-band 通讯系统、超高分辨率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感测器、轻型大口径柯尔施望远镜及智慧寻标器等。
至于合成孔径雷达卫星(SAR)搭载主动式雷达,由卫星发射微波到地面,借由土壤、建筑物、海水对电磁波的反射波进行判读,特色是可穿透云层,不受云雾、降雨、昼夜变化的影响,对上空云层平均遮蔽率达 68% 的台湾来说是一大利器。
科技部长陈良基表示,这些创新技术都能成为其他领域的创新发展先驱,比如卫星高速传递讯号的技术(氮化镓芯片)未来能供 5G 网络、汽车配备参考,绿色推进过氧化氢模组可应用于太空推进与水下推进,高速轻量化 X-band 通讯系统技术可应用于航空遥测及卫星遥测的通讯系统等。
本期太空计划多加了一项外太空探索,以天文物理为例,可能规划发展红外线宇宙背景辐射望远镜,量测近红外线背景辐射;或是发展重力波波源侦测器,观察宇宙重力波,进一步验证广义相对论。
至于中国已发射了登月探测器,民众或许想知道台湾的科研能量,是否也已具备登月能力?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坦承,台湾的经费无法和中、美相比,硬要跟进投入大型卫星研发的话恐怕所费不赀,不如将眼光放向一旁,看看我们掌握的关键零组件技术,应该要朝这方面发展迈进。
(首图来源:科技新报)
延伸阅读:
- GaN 在 5G 射频应用将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