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武汉肺炎疫情全球延烧,而台湾坚强的医疗体系医材系统也在疫情期间展现强大实力,满足国内需求同时拓展海外,医材产业产值成长表现不俗,工研院预测, 2021年医材产业将持续成长 5.2-6.1%,产值上看 1,300 亿元。
工研院产科国际策略发展所林怡欣研究员指出,依照卫生署及 IEK 分类,台湾医材产业约可分为五大范畴,包含诊断与监测、手术与治疗、辅助与弥补、体外诊断及其他类等,其中以“其他类”及“辅助与弥补”项目所占比重最大,2020 前三季比重分别为 26.8% 及 21.4%,“诊断与监测”所占最小,比重仅 14.4%。
受疫情影响,个人防疫用品如口罩、防护衣等产品需求强劲,带动“其他类”医材产值较去年同期大幅成长 35.6%,检测试剂、体温计及生理检测装置需求也让“诊断与检测”项目成长翻倍,然而因我国医材主力产品隐形眼镜在疫情影响下外销受限,一来一往之下 2020 医材产值虽然较去年同期提升,但并未如外界所想像般暴增。
整体而言, 2020前三季台湾医疗产值约为 960 亿元,工研院估计, 2020 全年产值约可达到 1230 亿元,较 2019 年同期成长 4.5%。
尽管各国团队均在疫苗开发上投入大量心力,但普遍预测仍得至 2021 下半年才会逐渐疫苗普及,因此全年防疫物资、快筛试剂、疾病诊断用看护系统(体温计、耳温枪、生理检测装置)及远端健康监控装置需求预估仍持续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全球每日确诊人数仍持续创新高,且欧洲部分国家开始迎来第二波疫情管制,隐形眼镜、血糖机等我国医材主力产品仍可能持续受到冲击。
为确保公共卫生及防疫安全,社交距离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新常态,就医诊疗服务可能转向通讯诊疗、远距医疗、在宅医疗方式,个人化医材与服务体验需求扩增,将使厂商转向客制化少量多样医材产品,但同时各国医材法规的革新也将为产品带来更多挑战,在法规验证趋严下,医材产品的品质将受到更严格检视若能坚持通过 MDR/IVDR 的考验,台湾厂商也有机会接收欧洲当地小厂或中国厂商客户。
林怡欣指出,尽管医材产业产值并没有其他产业来的高,但在保持高品质和锁定利基市场的努力下,台湾医材产业附加价值高于整体制造业平均水准约 10 个百分点,且有持续上升趋势,2020 年医材产业附加价值率预估达 38.8%,预测 2021 年产业将持续成长 5.2-6.1%,附加价值率可上升至近 40%,具高度发展潜力。
展望未来,工研院认为,在防疫安全考量下,消费者健康防护意识将持续提升,个人化健康与服务将更受到重视,如何跨业合作运用数位科技导入研发价值,跟上零接触、无人化、数位医疗等重点趋势,提供使用者更高价值的产品与服务体验将会是必须关注的焦点。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